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松枝酒」主治功效分析
松枝酒,出自古籍,其組成以松節、桑枝、桑寄生、鉤藤、續斷、天麻、金毛狗脊、虎骨、秦艽、青木香、海風藤、菊花、五加皮(各一兩),當歸(三兩)等藥材,佐以生酒煮製而成。其古代功效主治為「白虎歷節風,走注疼痛,或如蟲行,諸般風氣」。綜合分析古籍,可歸納出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 古籍中多次提及「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松枝酒針對的「白虎歷節風」即屬於痹症範疇,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遊走不定,或如蟲行,此乃風邪、寒邪、濕邪侵襲經絡,氣血阻滯所致。
- 方中松節、桑枝、海風藤、秦艽等具有祛風通絡、散寒除濕的功效,能將侵襲經絡的風寒濕邪驅散,使經絡氣血暢通,疼痛得以緩解。
- 青木香亦可理氣止痛,加強止痛效果。
強筋壯骨,補益肝腎:
- 《奉時旨要》認為膝痛多因「肝腎之虛,而風寒濕氣得以襲之」。松枝酒中的續斷、金毛狗脊、五加皮、虎骨等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功效,能從根本上改善因肝腎虧虛導致的痹痛,加強筋骨的強度,從而抵禦外邪的侵襲。
- 桑寄生亦可補肝腎,強筋骨,與上述藥材協同作用。
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 痹症疼痛,多因經絡氣血瘀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可養血活血,與其他藥物合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氣血瘀滯,緩解疼痛。
- 天麻則有息風止痛之效,能平肝熄風,改善因風邪引起的疼痛。
- 鉤藤可息風止痙,與天麻相配,能加強止痛之效。
舒筋活絡,改善關節屈伸:
- 《奉時旨要》中提及「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而僂俯,筋將憊矣」,指出關節疼痛與筋的活動障礙相關。松枝酒中多味藥物具舒筋活絡之效,可改善關節屈伸不利的狀況。
- 菊花亦可疏風清熱,使關節活動更加順暢。
治療原理分析:
松枝酒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整體觀念,即將人體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強調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其組方思路如下:
- 祛邪為主,扶正為輔: 針對痹症的病因,以祛風、散寒、除濕為主要治療方向,同時佐以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藥物,以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防止外邪再次入侵。
- 通經活絡,調和氣血: 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藥物,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使氣血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 標本兼治,整體調節: 不僅針對疼痛症狀,更從整體上調整人體氣血陰陽平衡,恢復機體正常生理功能。
總結:
松枝酒以其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強筋壯骨、活血通絡的綜合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痹症,尤其是具有遊走性疼痛,或如蟲行,以及筋骨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者。其配伍精當,標本兼治,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松節1兩,桑枝1兩,桑寄生1兩,鈎藤1兩,續斷1兩,天麻1兩,金毛狗脊1兩,虎骨1兩,秦艽1兩,青木香1兩,海風藤1兩,菊花1兩,五加皮1兩,當歸3兩。
痛專在下,加牛膝。
每藥1兩,用生酒2斤煮,退火7日。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個人過敏:對於藥材成分有過敏歷史的人,應避免使用,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或中醫師。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某些成分可能不適合孕婦與哺乳期女性,應事先確認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方劑。
- 用量控制:飲用時應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控制用量,過量可能會引起不適。
- 慢性病患者: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在使用前應徵詢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
- 酒精注意:此酒劑含有酒精,需注意使用對象的酒精耐受性,並避免駕駛或操作重型機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松枝酒,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松節1兩,桑枝1兩,桑寄生1兩,鉤藤1兩,續斷1兩,天麻1兩,金毛狗脊1兩,虎骨1兩,秦艽1兩,青木香1兩,海風藤1兩,菊花1兩,五加皮1兩,當歸3兩。 主治:白虎歷節風,走註疼痛,或如蟲行,諸般風氣。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