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退腫集賢丸中含有商陸,主要基於商陸的利水消腫功效。商陸性寒,味苦,歸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其利水消腫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消散水腫:商陸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從而減輕水腫症狀。
- 清熱解毒:商陸能清除體內熱毒,減少熱毒對身體的傷害,從而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腫脹。
因此,退腫集賢丸中加入商陸,旨在發揮其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水腫、濕熱等疾病。
退腫集賢丸中加入豬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退腫集賢丸用於治療水腫、濕熱等病症,豬苓可以幫助利水消腫,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達到消腫的效果。
- 健脾益腎: 豬苓還具有健脾益腎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腎功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進一步加強消腫利水效果。
退腫集賢丸中包含防己,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的功效。防己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止痛等作用。其利水消腫的機制主要為利水滲濕,能將體內積聚的水濕排出,達到消腫的效果。對於因濕熱蘊結、水濕停滯導致的腫脹,防己能夠有效改善,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消腫止痛、清熱利濕的功效。
退腫集賢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宣肺利水、行氣消腫之效。對於因水濕停滯所致的腫脹,如水腫、腹水等,葶藶子能有效利水消腫,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
- 通絡止痛: 葶藶子亦有通絡止痛之效,可疏通經絡,緩解因氣血瘀阻引起的疼痛。對於因跌打損傷、外傷瘀血所致的腫脹疼痛,葶藶子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退腫集賢丸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有二: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腫痛,花椒可以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痛。
- 配合其他藥物增效:退腫集賢丸中其他藥物,如桃仁、紅花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花椒的加入,可以與這些藥物相互配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退腫止痛效果。
總而言之,花椒在退腫集賢丸中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其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退腫止痛的治療目的。
退腫集賢丸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此方中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腫痛,滑石可有效清除濕熱,減輕腫脹。
二、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滑石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解濕熱毒素,並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引起的腫痛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退腫集賢丸中加入滑石,能有效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有助於快速消退腫脹,緩解疼痛。
退腫集賢丸中加入海金沙,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海金沙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通淋止痛之效。其利水消腫作用顯著,可有效改善水腫、濕熱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道炎等症狀。
退腫集賢丸以消腫止痛為主,海金沙的加入可加強方劑的利水消腫作用,促進體內濕熱排出,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海金沙還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提升整體療效。
退腫集賢丸中加入黑牽牛,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利水: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瀉水逐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水腫、腹水、積聚等症狀,能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
- 通絡止痛: 黑牽牛除了消腫,也能通絡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黑牽牛在退腫集賢丸中扮演著消腫利水、通絡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水腫、疼痛等症狀。
退腫集賢丸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腫脹。此功效有助於緩解因濕熱或水濕停留導致的腫脹,如水腫、腹水等。
- 行氣止痛:大腹皮還具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局部疼痛。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腫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大腹皮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退腫集賢丸中包含續隨子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消腫散結:續隨子葉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效。對於因瘀血阻滯、氣血不通引起的腫塊、疼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引藥入肝:退腫集賢丸以肝經為主,續隨子葉性溫辛,可引藥入肝,增強藥效。同時,其活血化瘀之性,可促進藥物在肝經的運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退腫集賢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對於水腫、腹脹、濕痺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赤茯苓還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利於水濕的代謝,進一步消退水腫。因此,赤茯苓在退腫集賢丸中發揮著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退腫集賢丸中包含巴豆,是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藉由刺激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及水分,達到消腫目的。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經,能破積消痞,並具有通便、利水、消腫之效。其強烈的瀉下作用,能有效改善因濕熱、痰濁、瘀血等因素導致的腫脹,例如水腫、腹脹、腫瘤等。
然而,巴豆藥性猛烈,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因過量使用而引起腹痛、腹瀉、脫水等副作用。
退腫集賢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退腫集賢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腫痛,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抑菌抗炎: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從而幫助消退腫脹。
因此,退腫集賢丸中加入黃連,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抑菌抗炎的功效,達到消腫止痛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退腫集賢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諸腫」,意指廣泛適用於水濕停聚所致的各種水腫症,包括但不限於:
- 陽水腫脹:病勢急、實證為主,如遍身浮腫、腹水鼓脹、小便不利等。
- 濕熱蘊結:水濕與熱邪相搏,阻滯三焦氣化,常見下肢腫脹、皮膚光亮、煩渴溺赤。
- 痰飲水氣:水停胸脅或腹腔,如懸飲(胸腔積液)、腹水(如肝硬化腹水)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逐水消腫」為核心,結合「利濕瀉熱」與「通腑導滯」之法,層次分明地攻逐水邪。
(1)峻下逐水,瀉實開結
- 商陸:苦寒有毒,專瀉水飲,為逐水消腫要藥,尤善治腹滿水腫。
- 黑牽牛(牽牛子):瀉下利水,通二便,消痰飲,與商陸協力攻逐水濕。
- 續隨子(千金子)、巴豆(去油):辛熱峻瀉,破積逐水,通利關竅,然已去油減其毒性,存其瀉水之效。
(2)利濕消腫,通調水道
- 豬苓、赤茯苓、滑石:淡滲利濕,助小便排出,分消水濕。
- 海金沙:清熱利水,專治濕熱淋濁,導水從下焦而出。
- 椒目:苦辛通利,善消腹水,針對「水氣脹滿」。
- 大腹皮:行氣寬中,利水消腫,氣行則水行。
(3)清熱燥濕,防傷陰津
- 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解毒,既可制約商陸、巴豆之溫熱,又能防濕熱蘊結化毒。
- 漢防己:苦辛寒,利水消腫兼清熱,尤長於治下肢腫脹。
(4)瀉肺逐飲,調暢氣機
- 苦葶藶:瀉肺行水,開上焦之壅滯,治「水氣凌心」之喘滿。
(5)輔助配伍與服用方法
- 煨蒜搗丸:蒜性溫,能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兼解毒。
- 分階段用湯藥送服:
- 商陸湯:增強逐水之效。
- 赤小豆湯:健脾利濕,緩和藥性。
- 木瓜湯:舒筋活絡,防過利傷筋。
三、治療機理總述
- 攻逐水飲:商陸、牽牛、巴豆等直接瀉下,開通二便,急消水腫。
- 利濕清熱:豬苓、滑石等通利小便,使濕從下出;黃連、防己防熱鬱。
- 氣水同治:大腹皮行氣,葶藶瀉肺,椒目消脹,氣暢則水行。
- 層次遞進:先峻瀉,後輔以健脾利濕之湯藥,漸次調理,防峻藥傷正。
此方側重「急則治標」,適用於實證水腫,然需中病即止,免傷正氣。
傳統服藥法
商陸1兩,豬苓1兩,漢防己1兩,苦葶藶1兩,椒目1兩,滑石1兩,海金沙1兩,黑牽牛(取末)1兩,大腹皮1兩,續隨子(去油)1兩,赤茯苓1兩,巴豆27粒(去油),黃連半兩(淨)。
上為細末,煨蒜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5丸,五更溫服,每2日1次。初服商陸湯,次服赤小豆湯,3服用木瓜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退腫集賢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四十。 組成:商陸1兩,豬苓1兩,漢防己1兩,苦葶藶1兩,椒目1兩,滑石1兩,海金沙1兩,黑牽牛(取末)1兩,大腹皮1兩,續随子(去油)1兩,赤茯苓1兩,巴豆27粒(去油),黃連半兩(淨)。 主治:諸腫。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