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疏邪和解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解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的功效。其可調節肝氣鬱結,解除因肝氣不舒導致的發熱、頭痛、胸悶、脅痛等症狀,達到疏邪解表的效果。
二、調和營衛: 柴胡還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血循環,幫助機體抵抗外邪入侵,促進正氣恢復。在疏邪和解湯中,柴胡與其他藥物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疏解外邪、和解表裏、恢復機體功能的效果。
疏邪和解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疏邪和解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而連翹可以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
- 疏散風熱: 連翹不僅清熱解毒,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之功。對於風熱邪氣入侵所致的表證,連翹能幫助驅散外邪,使機體恢復正常。
因此,疏邪和解湯中加入連翹,可發揮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達到治療外感風熱的目的。
疏邪和解湯中包含紫蘇梗,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散風寒,解表止咳: 紫蘇梗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行氣止咳之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紫蘇梗能有效疏散風邪,緩解症狀。
二、利肺化痰,宣肺止咳: 紫蘇梗還能宣肺化痰,對於痰多咳嗽,以及肺氣鬱結所致的喘咳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在疏邪和解湯中加入紫蘇梗,能有效發揮其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幫助患者更快速地恢復健康。
疏邪和解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開宣肺氣: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宣肺氣的功效,能疏散肺氣鬱滯,緩解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
- 升舉中氣,助藥力達肺: 桔梗具有升舉中氣的作用,能促進藥物向上輸送,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到達肺部,達到治療肺系疾病的效果。
因此,疏邪和解湯中加入桔梗,可以更好地發揮其宣肺利咽、開宣肺氣和升舉中氣的功效,提高藥效。
疏邪和解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疏風解痙之效。
白僵蠶為蠶蛾幼蟲感染白僵菌後,經乾燥處理所得,其性寒,味辛,歸肺、肝經。其功效為祛風止痙,解毒散結。在疏邪和解湯中,白僵蠶主要用於解表散寒、止痙,尤其針對風寒襲肺,外感風寒,或痰濁阻絡,引起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表、和解表裏之效。
疏邪和解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善於清肺熱、化痰濁,尤其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黃粘稠、胸悶氣促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療效。
疏邪和解湯通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兼有肺熱咳嗽的病症,加入川貝母可以有效地清熱化痰,緩解咳嗽,達到疏邪解表、和解肺氣的效果。
疏邪和解湯中包含牛蒡,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 牛蒡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邪,緩解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
- 疏散風熱: 牛蒡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表的作用,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達到疏邪和解的目的。
因此,牛蒡的加入,能更好地發揮疏邪和解湯的功效,幫助患者更快速地恢復健康。
疏邪和解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解鬱,消食導滯: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導滯之功效,能疏通氣機,解除肝胃之鬱結,促進消化,對於食積不化、胸悶脘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疏邪和解湯中多含有其他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如柴胡、葛根等。枳殼加入其中,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疏散外邪、和解表裏之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疏邪和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疏邪和解湯中往往包含多味藥材,甘草可以調和各味藥性,避免藥性相剋,使藥效更加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解疼痛等功效,可與其他藥材相互協作,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與黃芩、柴胡等清熱藥材相配,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桔梗、杏仁等化痰止咳藥材相配,增強止咳化痰的功效。
疏邪和解湯中包含馬勃,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馬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邪,緩解因熱毒導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
- 利咽開音: 馬勃入肺經,能利咽開音,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聲嘶、失音等症狀。
疏邪和解湯以馬勃為藥,旨在通過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等作用,達到疏解外邪、和解表裏的目的,有效治療熱邪入侵導致的各種症狀。
疏邪和解湯中加入芥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宣肺解表: 芥子辛溫,具有宣肺解表的功效,可驅散風寒,疏通肺氣,適用於外感風寒,症見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
- 消痰止咳: 芥子入肺經,能消痰止咳,且有散寒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束肺、痰阻氣道引起的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疏邪和解湯中加入芥子,旨在發揮其宣肺解表、消痰止咳的功效,以達到疏散風邪、和解表裏、止咳化痰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疏邪和解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纏頸風痰」,為風熱邪毒鬱結頸項、痰氣壅滯所致。其症狀可見頸部腫脹疼痛(如瘰癧、頷癰初起),或咽喉腫痛、痰涎黏稠,伴有表邪未解(如發熱、頭痛)。中醫認為,此類病機屬「風痰夾熱」,邪氣纏繞咽喉頸項,需疏風清熱、化痰散結、透邪外達。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疏風透邪為基礎,結合化痰散結、理氣解毒,體現「表裏雙解」之法。各藥配伍邏輯如下:
1. 疏風透表,和解少陽
- 柴胡:和解少陽,透泄半表半裏之邪,為解表退熱要藥。
-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善治風熱上攻之咽喉腫痛。
- 蘇梗、桔梗:一理氣寬中,一宣肺利咽,合用開提肺氣,助邪外達。
2. 化痰散結,解毒利咽
- 制蠶(白殭蠶):祛風化痰散結,善治風痰阻絡之頸項腫痛。
- 土貝(土貝母):清熱化痰散結,針對痰熱鬱結之瘰癧癰腫。
- 牛蒡子、馬勃:清熱解毒、利咽散腫,專治風熱喉痹。
- 芥子:辛溫走竄,豁痰通絡,助消痰結。
3. 理氣透邪,調和藥性
- 枳殼:行氣寬中,與柴胡配伍升降氣機,助痰熱消散。
- 鈎鈎(鈎藤):清熱平肝熄風,防風痰化熱引動內風。
- 生草(甘草):調和諸藥,緩急解毒,兼利咽喉。
三、方劑推理與整體功效
此方以柴胡、連翹為君,透表清裏;制蠶、土貝、牛蒡為臣,化痰散結;佐以桔梗、枳殼、芥子升降氣機,使痰熱分消;鈎藤、馬勃兼防風動喉閉。全方共奏疏風清熱、化痰通絡、散結消腫之效,針對風痰熱毒纏結頸項之證,尤其適合表邪未盡而裏熱痰凝者。
傳統服藥法
柴胡、連翹、蘇梗、桔梗、制蠶、土貝、牛蒡、枳殼、生草、馬勃、芥子、鈎鈎。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疏邪和解湯具有疏風解表、宣肺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纏頸風痰。但該方具有辛溫解表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體質虛弱者、孕婦、哺乳期婦女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疏邪和解湯, 出處:《瘍科捷徑》卷上。 組成:柴胡、連翹、蘇梗、桔梗、制蠶、土貝、牛蒡、枳殼、生草、馬勃、芥子、鉤鉤。 主治:纏頸風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