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息搔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而導致的皮膚瘙癢症,白礬可清熱除濕,止癢消腫,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 收斂生肌: 白礬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皮膚組織修復,減少滲出,加速傷口癒合。對於一些伴有皮膚破損的瘙癢症,白礬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減輕炎症,促進皮膚恢復。
祕傳息搔散中加入硫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殺菌止癢: 硫磺具有殺菌、消炎、止癢的功效,能抑制引起皮膚搔癢的真菌、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並減輕炎症反應,從而緩解皮膚瘙癢。
- 祛風燥濕: 硫磺性燥熱,能祛除風濕寒邪,並乾燥濕氣,對於因風濕、濕氣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硫磺在祕傳息搔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治療皮膚瘙癢症的關鍵藥物之一。
祕傳息搔散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 驅風止癢: 檳榔性溫,味辛,具有驅風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濕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對於皮膚搔癢、風疹、濕疹等皮膚病症,檳榔能起到疏風散熱、止癢止痛的作用。
- 消積化滯: 檳榔能消積化滯,對於因脾胃不和、食積不消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檳榔能起到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功能的作用,從而緩解瘙癢症狀。
總之,檳榔在祕傳息搔散中發揮著驅風止癢、消積化滯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皮膚瘙癢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傳息搔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蟲癬」,中醫所謂「蟲癬」,多指皮膚瘙癢、脫屑、丘疹或苔蘚樣變,因濕熱蘊結、蟲毒外侵或風邪鬱於肌表所致,類似現代部分真菌感染(如體癬)、寄生蟲性皮膚病(如疥瘡)或慢性濕疹等。方名「息搔」即寓止癢之意,推測其用於劇烈瘙癢、局部粗糙增厚的頑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生白礬(一兩)
- 性味酸澀寒,具 燥濕殺蟲、解毒止癢 之效。
- 外用可收斂滲液、抑制皮膚微生物(如真菌、寄生蟲),傳統用於黃水瘡、濕疹癬癢。其收澀特性可固表止癢,適合滲出性瘡面。
硫黃(五錢)
- 性溫有毒,為傳統 殺蟲攻毒 要藥,尤善治疥瘡、癬疾。
- 其升華硫成分可破壞病原體代謝,配伍白礬增強殺蟲之力,且硫黃溫通能助藥透入皮損深層,針對「蟲毒」病機。
檳榔(一個)
- 性辛溫,傳統內服驅蟲,外用取其 行氣破滯、祛濕消腫 之功。
- 含生物鹼可麻痹寄生蟲(如疥蟎),並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助藥力滲透,破除癬痂之鬱結。
羊蹄根汁配伍生蜜
- 羊蹄根(俗稱土大黃)苦寒, 清熱解毒、涼血殺蟲,可緩解硫黃、白礬之燥烈,並抑制皮膚真菌。
- 生蜜潤澤調和,既能緩和刺激性,又可黏附藥物延長藥效,形成「先破後潤」之局。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殺蟲與解毒並重:硫黃、白礬直接針對「蟲癬」病原,羊蹄根輔助清熱解毒。
- 攻邪兼顧護膚:生蜜與羊蹄根緩解礦物藥之燥烈,避免過度刺激。
- 引藥透達:以川山甲抓破患處,破除邪氣結聚,助藥直達病所,強化療效。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思維,通過局部刺激與滲透,破壞病原體生存環境,適用於頑固性皮膚病,然須辨證屬「濕熱蟲毒」為宜。
傳統服藥法
生白礬1兩,硫黃5錢,檳榔1個。
上為細末。
取羊蹄根搗真汁,和生蜜少許,調如粥厚,先以川山甲抓破患處,敷之。如瘡過一暈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本方劑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息搔散,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生白礬1兩,硫黃5錢,檳榔1個。 主治:蟲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