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神應眼藥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爐甘石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眼部炎症,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眼屎多等症狀。
- 收斂生肌: 爐甘石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加速眼部傷口癒合,減輕眼部乾燥、瘙癢等症狀。
此外,爐甘石還有鎮痛、消腫等作用,對於眼部各種炎症都有較好的療效。
祕傳神應眼藥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可以有效治療眼部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
- 燥濕止癢: 黃連還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瘙癢、眼瞼濕疹等問題,也有較好的療效。
總之,黃連在祕傳神應眼藥中的作用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濕熱等問題。
祕傳神應眼藥中添加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藥性。
黃柏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較強的抗炎、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眼部炎症反應,如眼瞼紅腫、分泌物增多等。同時,黃柏也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黃柏還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眼部瘙癢、灼熱等不適。因此,在祕傳神應眼藥中加入黃柏,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改善眼部炎症的作用。
祕傳神應眼藥中包含薄荷,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眼部疾病常伴有紅腫熱痛,薄荷可以清熱解毒,消散眼部炎症,緩解疼痛。
- 疏風散熱,涼血止癢:薄荷具有疏風散熱、涼血止癢的功效。眼部疾病如風熱上攻、肝火上炎,或因外邪入侵引起的瘙癢,薄荷可以疏風散熱,清肝明目,止癢消腫。
因此,薄荷在祕傳神應眼藥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風散熱、涼血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眼部疾病。
祕傳神應眼藥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炎症: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眼部炎症常伴隨紅腫熱痛,甘草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組織修復。
- 保護黏膜: 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能保護眼部黏膜,防止因藥物刺激或環境因素導致的損傷,減輕眼部不適。此外,甘草還有抗氧化作用,可減緩眼部老化。
總之,甘草在祕傳神應眼藥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促進眼部疾病的康復。
「祕傳神應眼藥」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效。眼部疾患,多因熱毒蘊積,或風熱上攻所致,芒硝可清熱瀉火,消散眼部腫痛,緩解炎症。
- 引藥入眼,增強療效: 芒硝質地細膩,易溶於水,能將其他藥物成分快速溶解,並使其更容易滲入眼部組織,加強藥效。同時,芒硝本身亦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可深入眼部病竈,更有效地治療眼疾。
祕傳神應眼藥中包含水銀,主要是由於水銀的化學特性和在中藥中的傳統用途。水銀在古代被認為具有強烈的寒性和解毒作用,能夠用於治療眼疾,如視力模糊、眼睛發紅等問題。此外,水銀在中醫理論中常被用來清熱解毒,具有驅除病邪的功效。儘管其在歷史背景下的應用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但現代醫學對水銀的毒性和副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因此在現代中醫臨牀中通常不再使用水銀。值得注意的是,水銀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對人體的危害,可能導致中毒或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在使用任何中藥方劑時,應該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祕傳神應眼藥中的鉛丹主要是由鉛與硫反應生成的一種化合物,古代中醫認為其具有消炎、解毒的特性,在眼科治療中被廣泛應用。鉛丹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能夠有效清除眼部的病原體,減輕感染或發炎所引起的不適。此外,傳統中醫理論中認為鉛丹能夠達到滋陰潤燥、明目清熱的效果,對於某些眼部疾病如結膜炎、白內障等有輔助治療的效果。然而,鉛丹含有重金屬鉛,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中毒,造成視神經損傷或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在使用此類中藥方劑時,必須謹慎,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以確保使用安全及療效。
「祕傳神應眼藥」中加入硼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眼部炎症,如紅腫、熱痛等,適用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眼疾。
- 消腫止痛: 硼砂亦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減輕眼部腫脹,緩解疼痛,同時也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
然而,硼砂屬於有毒物質,不可長期或過量使用,應遵醫囑謹慎使用,以免造成眼部損傷或其他不良反應。
祕傳神應眼藥的組成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因為硇砂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眼睛的健康與肝腎功能密切相關,而硇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解決由熱毒所引起的眼部問題,如紅眼、眼腫及視物模糊等症狀。此外,硇砂在古代亦被認為具有抗菌特性,能有效預防感染,這在眼部用藥中尤為重要。
在配方中的作用上,硇砂不僅能直接對眼部炎症產生緩解作用,還能透過調和其他藥材的性能,增強整體療效。因此,硇砂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祕傳神應眼藥的療效,還使得該方劑在治療眼部疾病時更具針對性與高效性。其在眼藥方中是經過多代醫者驗證的,充分體現了中醫用藥的智慧與經典傳承。
「祕傳神應眼藥」中加入「鹽」,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消炎殺菌: 鹽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眼部細菌感染,減輕炎症,例如紅腫、疼痛等。在古代醫學中,鹽被視為一種天然的抗生素,常用於治療眼部疾患。
- 收斂止癢: 鹽能收斂組織,減輕眼部組織的充血水腫,並止癢。當眼部因過敏或感染導致瘙癢時,鹽可以有效緩解不適,使眼睛恢復舒適。
總之,「祕傳神應眼藥」中的「鹽」不僅能有效治療眼部炎症,還能起到收斂止癢的作用,是其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祕傳神應眼藥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殺蟲: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胃經,具有燥濕、解毒、殺蟲之效。眼部疾患常因濕熱、蟲毒侵襲所致,白礬能有效抑制病原體滋生,清除濕熱,達到消炎止癢、止痛止癢的效果。
- 收斂生肌: 白礬亦具收斂生肌作用,可促進眼部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眼部潰瘍、糜爛、紅腫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傳神應眼藥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目翳膜、昏朦」,即眼表翳障(如角膜斑翳、雲翳)、視物模糊或昏暗不清。其製法繁複,分階段煉製,結合金石藥與草本藥,目的在於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燥濕收斂,適用於風熱或濕熱上攻於目所致的眼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分類與作用
1. 清熱解毒藥
- 黃連、黃柏:苦寒沉降,清瀉心肝火毒,抑菌消炎,針對目赤腫痛、濕熱壅滯。
- 薄荷:辛涼透散,疏風熱、利頭目,緩解眼瞼紅癢。
- 甘草:調和藥性,緩和金石藥峻烈之性。
2. 礦物藥(退翳、收濕、消炎)
- 爐甘石(煅後飛用):性平微澀,收濕止癢、退赤去翳,為眼科外用要藥。
- 樸消(芒硝):清熱瀉火,軟堅散結,助消目赤腫痛。
- 白硼砂、硇砂:腐蝕性較強,化腐消翳,針對翳膜厚膩者(如捲簾散加重用量)。
- 枯白礬、皂礬:燥濕收斂,抑菌止癢,減少分泌物。
3. 升煉金石藥(靈藥)
- 水銀、黑鉛(煉作一塊):傳統製法生成汞鉛化合物,古代認為可「拔毒去翳」,但毒性需嚴格控量。
- 火消(硝石):蘿蔔汁提後降其燥烈,清熱散結,助退翳。
4. 加減法
- 捲簾散(專攻翳膜):加重硼砂、硇砂、火硝,強化腐蝕消翳之力。
- 光明散(改善昏朦):加冰片辛香走竄,開竅透光,改善視物模糊。
(2) 製法與原理
- 藥汁煅淬爐甘石:以黃連等藥汁淬煉,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同時緩和刺激性。
- 陽城罐升煉:通過高溫昇華金石藥,取其「靈氣」(輕浮上達之性),直達目竅,拔除深層翳障。
- 分層封煉:爐甘石與靈藥交替鋪陳,使藥性相濟,既保留退翳作用,又避免過度峻烈。
(3)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本,退翳明目為標」,結合:
- 草本藥汁:滲透性清熱,奠定基礎。
- 礦物藥煅淬:直接作用眼表,收濕斂瘡。
- 金石靈藥:攻逐頑固翳膜,古代視為「劫藥」(劫除病理產物)。
- 加減變化:針對翳膜厚薄或昏朦程度調整峻緩,體現「辨證施藥」思想。
三、小結
此方為古代眼科外治峻劑,通過金石與草本協同,清熱、腐蝕、收斂並用,尤其適用於濕熱火毒蘊結日久所致的翳障。其製法複雜,反映古人對「藥性升降」與「劑型精煉」的重視,而加減法則展現臨床靈活性。惟金石藥毒性需謹慎權衡,現代應用宜考證替代方案。
傳統服藥法
制爐甘石10兩,黃連3兩,黃柏3兩,薄荷3兩,甘草1兩,樸消2兩,上五味(口父)咀,用水數碗煎熟,濾去滓,用鉢頭盛之,將爐甘石研細,入銀窩內,火煅深紅,傾入藥水內就研,飛過,淨末聽用。水銀1兩,黑鉛1錢(上二味配作一塊),白硼砂1錢,硇砂5分,食鹽1兩(用白水煮,炒乾),枯白礬1兩,皂礬2錢,火消(蘿蔔汁提過)7錢5分,上8味同一處,陽城罐內,用鹽泥固濟乾密,升打一炷官香,候冷取出聽用。
將前制爐甘石研細,再入五兩在陽城罐底,次將前靈氣七錢 五分亦研細,上又安甘石五兩,蓋定,亦嚴封固,打一炷官香,冷定,出火毒,研極細,羅過。
如點翳膜,加白硼砂5錢,硇1錢5分,火硝1錢5分,照前制過,名曰捲簾散。如點昏朦,加冰片,名日光明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神應眼藥, 出處:《直指附遺》卷二十。 組成:制爐甘石10兩,黃連3兩,黃柏3兩,薄荷3兩,甘草1兩,朴消2兩,上五味(口父)咀,用水數碗煎熟,濾去滓,用鉢頭盛之,將爐甘石研細,入銀窩內,火煅深紅,傾入藥水內就研,飛過,淨末聽用。水銀1兩,黑鉛1錢(上2味配作1塊),白硼砂1錢,硇砂5分,食鹽1兩(用白水煮,炒乾),枯白礬1兩,皂礬2錢,火消(蘿蔔汁提過)7錢5分,上8味同1處,入陽城罐內,用鹽泥固濟乾密,升打1炷官香,候冷取出聽用。 主治:服目翳膜,昏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