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花散
LIU HU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柳花散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清熱涼血作用,能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例如瘡瘍腫毒、濕疹、皮炎等。此外,紫草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癒合。
因此,柳花散中加入紫草,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柳花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疏散風熱:柳花散主治風熱犯肺,症狀如發熱、咳嗽、鼻塞、咽痛等。升麻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熱、升陽解毒之效,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毒,宣肺止咳。
二、升陽透表:升麻入肺經,具有升陽透表之功,可助藥力達表,散發風熱,使病邪外解,達到治標兼顧治本的效果。同時,升麻能解表而不傷正氣,適合用於外感初期,症狀較輕者。
柳花散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柳花散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當歸能補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 和血潤燥: 柳花散中含有辛燥之品,如羌活、獨活等,容易耗傷津液。而當歸有和血潤燥之功,能防止藥物燥性過強,避免損傷脾胃,保持體內津液平衡,使藥效更平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柳花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柳花散主治「室女發熱經行」,意指未婚女性因月經來潮時出現發熱症狀。此類熱症多與血分鬱熱、衝任不調相關,常見於青春期女性因氣血未充、陰陽失衡所致。方中以清熱涼血、調和營衛為主要治療方向。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柳花(7錢)
- 性味苦寒,歸肝經,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
- 針對血分鬱熱,能清解內熱,尤適用於經期發熱。
紫草(1兩)
- 性味甘鹹寒,入心、肝經,長於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 助柳花清血分熱,兼能活血通經,防血熱瘀滯。
升麻(7錢)
- 性味辛甘微寒,入肺、脾、胃經,功能升陽散火、透熱外出。
- 引邪熱從氣分透散,與涼血藥配伍,形成「清透並用」之勢。
當歸(8錢)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為補血調經要藥。
- 養血和血,防寒涼藥傷血,兼調經止痛。
赤芍(6錢)
- 性味苦微寒,入肝經,擅涼血散瘀、清泄肝火。
- 助紫草活血涼血,解經行不暢之鬱熱。
整體方義與邏輯
- 清熱涼血為主:柳花、紫草、赤芍直清血分熱,治標熱。
- 調和營衛為輔:當歸養血顧本,升麻透熱轉氣,防涼藥冰伏。
- 活血通經為佐:赤芍、紫草兼活血,使血行熱散,經行順暢。
- 葡萄煎湯送服:葡萄甘平補氣血,既能和中,又可防清熱藥傷正。
此方適用於血熱型經期發熱,體現「清熱不傷血,活血不動血」的配伍思路,契合室女陰虛血燥、易生內熱之體質特點。
傳統服藥法
柳花7錢, 紫草1兩, 升麻7錢,當歸8錢, 赤芍6錢。
上為末。
每服7錢,葡萄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調經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柳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 組成:黃柏1兩,澱花半兩。 主治:口瘡。
柳花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經效良方》。 組成:柳絮不拘多少(焙乾)。 主治:吐血。
柳花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柳花5-7錢,紫草1兩2錢,升麻9錢,歸身7錢半。 主治:室女發熱經行。
柳花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玄胡索1兩,黃柏(去粗皮)半兩,黃連半兩,青黛2錢(另研),密陀僧(另研)3錢。 主治:口舌生瘡。
柳花散,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 組成:柳花7錢,紫草1兩,升麻7錢,當歸8錢,赤芍6錢。 主治:女子出痘,火毒回熾,致血妄行,非經行之期於發熱之時而經水忽至者。
柳花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黃柏(淨,末)1兩,青黛3錢,肉桂1錢,冰片2分。 主治:思煩大甚,多醒少睡,虛火發動,口破色淡,斑白點細,甚者陷露龜紋,脈虛不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