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草油膏
ZI CAO YO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7%
心經 26%
脾經 13%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紫草油膏中包含紫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涼血生肌: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肌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瘡瘍、燒傷、燙傷、皮膚潰爛等症狀,而油膏的基底油則能起到潤滑、滋潤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 促進血液循環,消炎止痛: 紫草中含有紫草素,具有抗炎、抗菌、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配合油膏的溫熱作用,能促進傷口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並緩解疼痛。
紫草油膏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紫草油膏主要用於治療燒傷、燙傷、刀傷、潰瘍等外傷,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
- 滋陰潤燥,緩解疼痛: 當歸還能滋陰潤燥,減輕傷口疼痛。對於燒傷、燙傷等外傷,當歸可以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紫草油膏中添加亞麻子,主要是利用其潤滑、滋養、消炎的特性。
亞麻子富含亞麻油酸,具有良好的潤滑作用,能滋潤肌膚,促進傷口癒合。同時,亞麻油酸也是一種抗炎成分,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皮膚瘙癢和疼痛。此外,亞麻子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提供營養,促進細胞再生。
因此,紫草油膏中加入亞麻子,可以加強藥膏的潤滑、滋養和消炎效果,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皮膚炎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紫草油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剝脫性皮炎」,即中醫所稱之「浸淫瘡」、「血風瘡」等皮膚皸裂、脫屑、糜爛之證。古籍雖未明載「剝脫性皮炎」病名,然其證屬「血熱風燥」或「濕毒蘊膚」,皮損乾枯剝脫或滲液結痂,紫草油膏以外治之法潤膚生肌、涼血解毒,契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紫草根:為君藥,性甘鹹寒,入心肝血分。《本草綱目》載其「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現代研究證實其含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能抑制炎症反應、促進表皮修復,對皮膚潰瘍、濕疹有效。
- 當歸:為臣藥,性甘辛溫,補血活血、潤燥止痛。《日華子本草》言其「治一切風,一切血,破惡血,生新血」,與紫草相配,寒溫互制,既涼血解毒,又滋養血脈,改善皮膚乾裂及局部血瘀。
- 胡麻油(芝麻油):為佐使,甘涼潤滑,《名醫別錄》謂「利大腸,胞衣不落,生者摩瘡腫」,具潤膚、滲透之效,能載藥透皮,緩解燥裂。
- 黃蠟:為賦形劑,性微溫,《本草經集注》稱其「主下痢膿血,補中」,與油相合成膏,可固護藥性、延緩釋放,形成保護膜以隔絕外邪。
全方配伍原理
此方以「涼血潤燥、活血生肌」為核心:
- 血熱得清:紫草清解血分熱毒,抑制皮膚炎症。
- 燥瘀得化:當歸活血養血,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代謝。
- 膚損得潤:胡麻油與黃蠟形成油性基質,滋養乾枯皮屑,減少摩擦刺激。
- 濕毒得泄:紫草兼有輕微利濕之功,輔以油膏吸附滲液,助創面癒合。
延伸推論
此方組成簡潔,符合古代外治方「藥簡力專」特點。除主治剝脫性皮炎外,推測亦可用於慢性濕疹、燙傷潰瘍、皮膚乾裂等屬血虛燥熱者。紫草與當歸比例相當,凸顯「清補並行」思路,適於久病兼瘀熱之證,然急性濕疹滲液多者恐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紫草根20克,當歸20克,胡麻油200毫升。
上藥用文火煎枯,去滓,再加黃蠟30~40克成膏。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草油膏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如果出現過敏反應,要立即停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紫草油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紫草根20g,當歸20g,胡麻油200ml。 主治:剝脫性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