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歸油

ZI GUI YOU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40%
肝經 40%
脾經 20%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歸油方中包含紫草,主要基於其涼血活血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血分,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生肌的功效。其能有效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燒燙傷等引起的紅腫熱痛、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外,紫草對於皮膚病也有一定療效,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因此,在紫歸油方中加入紫草,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皮膚外傷、燒燙傷等病症。

紫歸油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功效。紫歸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症狀,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 當歸具有補血養血、潤燥生津之功效。紫歸油中加入當歸,除了活血化瘀外,也能補益氣血,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疼痛、乏力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歸油」主治功效分析

紫歸油主要用於治療唇部相關的疾病,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脾經血燥」、「七情火動傷血」和「脾熱」等理論。

主治症狀分析

  • 繭唇: 唇上起白皮小泡,漸腫漸大如蠶繭,或唇下腫如黑棗,燥裂癢痛。這類症狀被認為是「七情火動傷血」所致,即情緒波動引發內火,耗傷血液,導致唇部失於濡養而出現異常。
  • 唇部燥裂流水,疼如火燎: 症狀表現為下唇發癢紅腫,日久破裂流水,疼痛劇烈,甚至感覺像沒有皮膚一樣。這被歸因為「脾經血燥」,即脾臟功能失調,血液虧虛,無法滋養唇部,導致乾燥、開裂、疼痛。
  • 唇部乾燥,開裂作疼: 症狀表現為唇部乾燥,逐漸裂開並伴有疼痛,這被認為是「脾熱」所致,即脾臟有熱邪,熱邪熏蒸導致唇部津液不足,出現乾燥、開裂。

治療原理分析

紫歸油由紫草和當歸兩味藥組成,結合麻油熬製而成。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滋陰潤燥: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的功效,能夠補充血液,改善血液循環,滋潤唇部,緩解燥裂疼痛。麻油本身也具有潤燥的作用,可以增強當歸的滋潤效果。
  2. 清熱涼血: 紫草具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的熱邪,改善血液的狀態,減少炎症反應。
  3. 活血化瘀: 當歸的活血作用和紫草的清熱涼血作用相結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滯,加速組織修復。
  4. 外用直達病所: 紫歸油採用外用塗抹的方式,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患處,起效迅速,且避免了口服藥物可能帶來的全身副作用。

古文支持的治療方向

古文明確指出,對於「七情火動傷血」所致的繭唇,治療的關鍵在於「補脾氣,生脾血」,從而達到「燥自潤,火自平,腫自消」的效果。紫歸油雖然是外用藥,但其組成的當歸補血活血,紫草清熱涼血,均有助於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和血液狀態,與內服的「補中益氣湯加梔仁、芍藥、丹皮」或「加味歸脾湯」的治療思路相輔相成。

對於「脾經血燥」和「脾熱」引起的唇部問題,紫歸油的滋陰潤燥、清熱涼血作用也同樣適用。古文建議搭配內服的「四物消風飲」(治療風燥)和「滋唇飲」(治療脾熱),說明紫歸油在外用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總結

綜上所述,紫歸油通過滋陰潤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直接作用於唇部患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和不適。其治療原理與中醫的「脾經血燥」、「七情火動傷血」和「脾熱」等理論相符,並得到古文的支持。紫歸油作為一種外用藥,與內服藥物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治療唇部相關的疾病。

傳統服藥法


紫草、當歸各等分。
上藥以麻油熬,去滓,出火氣。
以棉蘸油頻頻潤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嘴唇顫動唇惡性腫瘤(唇癌)嘴唇紅腫

相同名稱方劑


紫歸油,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組成:紫草、當歸各等分。 主治:七情火動傷血所致的繭唇,唇上起皮小泡,漸腫漸大如蠶繭,或唇下腫如黑棗,燥裂癢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