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藥性功效: 穿山甲性味辛、涼,入肝、胃經。其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散結消癥等功效。在膏藥中,穿山甲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改善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
- 傳統應用: 穿山甲在傳統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腫瘤等疾病。其穿透力強,可深入肌膚,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因此,穿山甲在傳統膏藥配方中常被用來治療相關疾病。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穿山甲骨本身也具有一定溫經散寒的作用,與桂枝相配,可以增強溫經散寒之力,更好地改善寒邪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助藥力透達: 桂枝具有發散作用,可以促進藥力透達肌膚,更好地發揮穿山甲骨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此外,桂枝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補血調經、潤燥滑腸:當歸還有補血調經、潤燥滑腸的作用。穿山甲骨本身性寒,加入當歸可起到溫和作用,避免寒涼傷脾胃,同時也能改善氣血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加入當歸,既能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又能補血調經、潤燥滑腸,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解毒消腫的功效。穿山甲骨性燥熱,容易引起內熱,生地黃可有效緩解穿山甲骨的燥熱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造成熱毒內陷。
-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生地黃能滋陰潤燥,與穿山甲骨的燥熱之性相輔相成,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過於燥烈而傷陰,更好地發揮藥效。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不僅可以減緩穿山甲骨的燥熱之性,更能使其藥性更加柔和,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散結:神麴性溫,味甘辛,具有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穿山甲骨本身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神麴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消腫散結的效果,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
- 增強藥效:神麴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穿山甲骨的藥效。神麴中含有豐富的酶類物質,可以分解藥物成分,使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進而發揮更好的療效。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包含附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 溫經散寒: 附子性溫熱,能溫經散寒,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麻木、痺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穿山甲骨本身也具有散寒除濕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協同增強散寒止痛之效。
- 活血通絡: 附子入心、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濕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配合穿山甲骨的通經活絡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穿山甲骨本身性寒,與生薑配伍,可緩解其寒性,避免藥性過寒,對身體造成負擔。同時,生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到患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調和藥性,提高療效: 穿山甲骨貼熁膏中常加入其他寒涼藥材,與生薑配伍,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藥性過重,引起身體不適。此外,生薑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穿山甲骨貼熁膏」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穿山甲骨貼熁膏」由穿山甲、桂枝、當歸、生地黃、神曲、附子、生薑等藥材組成,其組方意旨明確,針對傷折疼痛,以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為主要治療方向。
- 穿山甲:性味鹹平,歸肝胃經。具備活血散瘀、消癥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為本方的主藥,直接針對傷折瘀腫疼痛。
- 桂枝: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脈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驅散外來寒邪,溫煦經絡,助於緩解傷處的疼痛。
-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既能養血,又能活血,有助於改善因傷導致的氣血瘀滯,促進組織修復。
- 生地黃:性味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具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之功,能清解傷後可能出現的鬱熱,同時滋養陰血,避免過於辛溫的藥物耗傷陰液。
- 神曲:性味甘辛溫,歸脾胃經。有消食和胃、健脾開胃的作用,可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藥效。
- 附子:性味辛熱,歸心腎脾經。具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效,能夠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增強方劑的整體溫經散寒止痛能力。
- 生薑: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同時可調和脾胃,防止藥物引起的腸胃不適。
治療原理
「穿山甲骨貼熁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理論。傷折後,局部氣血瘀滯,經絡阻滯,導致疼痛。本方以穿山甲為君藥,強力活血化瘀,消散瘀腫;以桂枝、附子、生薑溫通經脈,散寒止痛;輔以當歸補血活血,促進氣血運行;再佐以生地黃清熱涼血,防止過熱;神曲則健脾開胃,輔助藥效發揮。
方中藥物相互配合,共同作用,達到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促進傷折癒合的目的。方中溫通之藥的應用,亦符合傷後易感受寒邪,經絡氣血易於凝滯的病機特點。
古文驗證
《太平聖惠方》中記載:「即封裹。如貼藥時疼痛。先用溫酒調藥末半錢服之。藥入口其痛處立定。熱如火熁神效矣。」這段文字不僅說明瞭本方劑的使用方法是外敷,也反映了其在治療傷折疼痛方面的卓越療效。若敷藥時出現疼痛,可先內服少許藥末,藥效迅速作用,能使疼痛即刻停止,並產生如同熱熨般的溫熱感,可見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顯著。
總結
「穿山甲骨貼熁膏」作為治療傷折疼痛的經典方劑,充分體現了中醫「通則不痛」的治療思想,通過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等方法,有效緩解傷折後的疼痛,促進組織修復,其組方嚴謹,配伍精當,療效確切。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骨3兩(塗醋炙令黃),桂心1兩,當歸1兩,生地黃汁3合,飛曲面1匙,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生薑汁五合。
接骨。
上為細散。
熱暖地黃、生薑汁,調散5錢令勻,攤於絹上,乘熱裹貼損折痛處,急系縛,每日換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穿山甲骨貼熁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穿山甲骨3兩(塗醋炙令黃),桂心1兩,當歸1兩,生地黃汁3合,飛曲面1匙,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生薑汁五合。 主治:接骨。主治:傷折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