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川甜消散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川甜消散方劑以清熱解毒為主,芒硝的加入可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積熱毒素,達到清熱通便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 消腫止痛:芒硝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濕熱瘀阻引起的疼痛腫脹,有助於緩解川甜消散方劑所針對的病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川甜消散方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對於脾虛濕盛、心神不安、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川甜消散方主治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口渴、便祕、小便不利等症狀,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有助於去除濕熱,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排泄,達到消散濕熱、通利大小便的效果,進一步緩解患者症狀。
川甜消散方中加入蒲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川甜消散方主治濕熱蘊結、痰濁阻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等症,蒲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利尿通淋,排泄毒素:蒲黃亦具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濕熱毒素的排出,進一步減輕咽喉腫痛的症狀。
川甜消散方中包含紫河車,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腎填精:紫河車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填精、益氣養血之效。方中加入紫河車,旨在補益腎氣,填補精髓,從根本上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改善體虛:川甜消散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體虛,易患感冒、咳嗽等症。紫河車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改善小兒體虛,提高抵抗力,減少疾病發生。
川甜消散方中包含百藥煎,主要源於兩者在治療方向上的相輔相成。
百藥煎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對於熱毒壅盛、痰熱內擾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效。
川甜消散則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津潤燥為主,對於熱毒壅盛、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瘡瘍潰爛等症狀有效。
因此,將百藥煎加入川甜消散,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同時也更能針對熱毒壅盛、津液不足的病症,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川甜消散方中加入貫眾,主要是針對其清熱解毒、止痛殺蟲的功效。
貫眾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殺蟲的功效。川甜消散方主要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貫眾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濕熱,止痛殺蟲作用可以消滅寄生蟲,減輕腸道炎症,進一步改善腹痛、泄瀉等症狀。此外,貫眾還能疏肝理氣,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腹痛。
川甜消散方中加入蓮子,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除濕: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清熱生津、健脾止瀉、寧心安神之效。對於川甜消散方所治的熱毒蘊結、濕邪內阻所致的口渴、煩躁、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症狀,蓮子能起到清熱除濕,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2. 健脾益腎: 蓮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族等營養成分,能起到健脾益腎的作用。對於長期服用川甜消散方可能造成的脾胃虛弱、腎氣不足,蓮子能起到滋補強壯的作用,有利於患者的恢復。
川甜消散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川甜消散方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抑制驚厥發作,緩解病患的痛苦。
- 清熱解毒:白僵蠶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進而達到治療小兒驚風的療效。川甜消散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天麻、白芍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白僵蠶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川甜消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的功效。川甜消散方中藥材性味多偏寒涼,加入甘草可以緩解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更適合患者長期服用。
- 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材搭配,能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芩、梔子等苦寒藥材搭配,能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與茯苓、澤瀉等利水藥材搭配,能增強其利水消腫之效。
川甜消散方劑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川甜消散方劑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冰片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痛,緩解疼痛。
- 開竅醒神,芳香闢穢: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醒神的作用,可使患者呼吸通暢,神志清醒。此外,冰片還有芳香闢穢之功效,可清除口鼻中的異味,改善患者的口腔環境。
因此,川甜消散方劑中添加冰片,不僅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還能開竅醒神、芳香闢穢,有效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川甜消散」主治「咽喉不測之疾」,指突然發作的咽喉急症,如咽喉腫塞、呼吸困難、痰涎壅盛等(類似現代「急性咽喉炎」「扁桃體膿腫」「喉阻塞」等)。古稱「纏喉風」「咽壅腫」者,多屬熱毒壅結、痰火瘀阻所致,症狀危急,需速解熱毒、消腫散結。此方劑型為「細末乾摻」,可直接作用於患處,推測用於外治或含服,以局部清熱解毒、化痰利咽為主。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核心
方中多數藥物性味苦寒,針對熱毒壅盛而設:
- 重樓金線草(蚤休):苦微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咽喉腫痛要藥。
- 板蘭根:清熱涼血、解毒利咽,現代用於抗病毒、消炎。
- 貫眾:清熱解毒,兼能止血,古用於時疫熱毒。
- 百藥煎(五倍子發酵製劑):酸澀收斂,輔助消腫斂瘡。
- 馬屁勃(馬勃):辛平,清肺利咽、止血,專治喉痹咽痛。
此類藥物協同,直折火毒,緩解咽喉紅腫熱痛。
2. 化痰散結、活血消腫
- 白僵蠶:咸辛平,祛風化痰、散結消腫,治喉痹咽痛。
- 蒲黃:甘平,化瘀止血,助消散咽喉瘀血腫脹。
- 紫河車(此處或指草藥「蚤休」別稱,非胎盤):若為蚤休,則強化解毒消腫之力。
- 螺青(青黛):咸寒,清熱涼血、解毒,古用於熱毒發斑、咽喉腫爛。
此組藥物針對痰熱瘀阻咽喉,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3. 利濕透熱、護陰生津
- 白茯苓:甘淡平,滲濕健脾,防苦寒傷脾胃,兼引熱下行。
- 蓮子心:苦寒,清心火,治熱入心包之煩躁。
- 土馬棕(可能為土茯苓或馬棕榈):若為土茯苓,則利濕解毒;若為馬棕榈(或為其他地方草藥),需考證。
- 榿子(疑為「訶子」誤寫):若為訶子,則斂肺止咳、利咽開音。
4. 佐使藥調和藥性
- 甘草一兩:甘平,重用為佐使,解毒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龍腦少許(冰片):辛涼,芳香走竄,透竅消腫,增強局部滲透力。
整體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解毒為主,化痰散結為輔」,結合:
- 局部直接作用(冰片、馬勃、青黛等外摻),快速緩解腫痛。
- 內在熱毒清除(蚤休、板藍根、貫眾等),從根本瀉火。
- 兼顧痰瘀病理因素(僵蠶、蒲黃化瘀;茯苓利濕防滋膩)。
適用於熱毒熾盛、痰瘀交阻的急性咽喉病症,體現「急症外治與內治並用」的中醫思維。
傳統服藥法
川甜消半兩,重樓金線草半兩,板蘭根半兩,白茯苓半兩,蒲黃半兩,紫河車半兩,百藥煎半兩,貫眾半兩,蓮子心1分,白僵蠶1分,榿子1分,土馬棕1分,馬屁勃1分,螺青1分,甘草1兩,龍腦少許。
上為細末。
如咽壅腫,纏喉風,乾摻,咽津,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同名稱方劑
川甜消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川甜消半兩,重樓金線草半兩,闆蘭根半兩,白茯苓半兩,蒲黃半兩,紫河車半兩,百藥煎半兩,貫眾半兩,蓮子心1分,白僵蠶1分,榿子1分,土馬棕1分,馬屁勃1分,螺青1分,甘草1兩,龍腦少許。 主治:咽喉不測之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