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礬丸

CONG F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14%
膀胱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胃經 14%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蔥礬丸中添加白礬,乃因其性寒涼,具有解毒殺菌、止癢收斂之效。

白礬味酸澀,性寒涼,入肺、脾經,可清熱解毒,止癢收斂。其酸澀之性可收斂瘡瘍,並能抑制細菌生長,達到消炎止痛之效。

此外,白礬亦能化解蔥白之辛辣,使藥性更加溫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蔥礬丸方劑中包含蔥白,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發散、解毒消腫的特性。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毒消腫、通竅止痛之效。

在方劑中,蔥白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也能減輕藥物毒性,促進藥效發揮。其辛溫發散之性,可幫助藥物迅速到達病竈,發揮解毒消腫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蔥礬丸] 主治功效分析

[蔥礬丸],由白礬與蔥白組成,其主治功效主要針對各種疔瘡腫毒,以及乳癤初起等病症,且具備一定的解毒、消腫、止痛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1. 白礬的功效:

    • 白礬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澀的藥理作用。其收斂固精的特性,對於瘡瘍腫毒的初期,能有效收斂瘡面,防止其進一步擴散。白礬的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清除瘡瘍局部的熱毒,加速炎症的消退。
    • 在《醫學入門》中,[蔥礬丸] 外用時搭配麝香、蛤蟆腸肚,可見白礬具有良好的外用消腫止痛效果,且能解毒。
  2. 蔥白的功效:

    • 蔥白具有發汗解表、通陽散寒、解毒消腫的功效。《醫學入門》指出,蔥白能解毒消腫,配合白礬使用,能加強解毒消腫的效果。
    • 蔥白的辛溫之性,能促進氣血運行,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將瘡毒排出體外。
    • 《疑難急症簡方》中強調服用[蔥礬丸] 後需要“厚被蓋出汗”,以配合蔥白的發汗解表作用,加速毒邪的排出,體現了中醫“汗法”的治療思想。

綜合分析:

  • [蔥礬丸] 的組方,白礬與蔥白相輔相成。白礬收斂解毒,蔥白發散解表,兩藥合用,內服能清熱解毒、發汗消腫,外用能收斂瘡口、解毒止痛,故對疔瘡腫毒有良好的療效。
  • 古籍中提及[蔥礬丸] 多用於疔瘡初起、乳癤初起,可見其藥性偏於解表散邪。此時使用,能有效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 《醫學入門》提到,內服[蔥礬丸] 可用酒送服,外用則可調膏外敷。不同的用法,可針對不同情況的病症,體現了中醫靈活變通的用藥思路。
  • 《疑難急症簡方》強調服用[蔥礬丸]後需發汗,體現了中醫對“邪出於汗”的認知,即通過發汗的方式,將體內的毒邪排出體外。

結論:

[蔥礬丸] 作為古代常用的外科良方,其功效主要體現在解毒消腫、發汗散邪、收斂止痛,適用於各種疔瘡腫毒及乳癤初起等症。其治療原理在於利用白礬的收斂解毒和蔥白的發汗散邪作用,達到內外兼治,清除毒邪的目的。 此方劑運用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加速痊癒。

傳統服藥法


雪白礬石(取末)5錢,蔥白(煨熟)5錢。
上搗和為丸。
每服5錢,用當歸5錢,乾菊花5錢煎湯送下。
孕婦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蔥礬丸, 出處:《洞天奧旨》卷八。 組成:雪白礬石(取末)5錢,蔥白(煨熟)5錢。 主治:各疔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