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蔥湯

礬蔥湯

FAN C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一盤珠》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14%
脾經 14%
膀胱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礬蔥湯是一個源遠流長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白礬。白礬,化學成分為硫酸鋁鉀,具有收斂、消腫、止痛的特性。在中醫理論中,白礬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類病症,特別是對於腫脹和炎症有明顯的效果。在礬蔥湯中,白礬的加入有助於降低體內的濕氣,促進氣血的循環,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這在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疾病時尤為重要,特別是在皮膚問題和喉嚨腫痛方面。

此外,白礬還有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對於預防感染及促進傷口癒合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白礬在礬蔥湯中的應用,不僅能增強方劑的療效,還能促進整體的恢復過程,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理論中“協同作用”的原則。透過這些特性,礬蔥湯能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健康改善效果,彰顯了中醫在調理身體方面的獨特優勢。

礬蔥湯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毒止痛的功效。與礬石搭配,能有效地解毒散寒,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風寒感冒、傷風咳嗽、鼻塞流涕等,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開通鼻竅: 蔥白具有辛散通竅的功效,能幫助開通鼻竅,疏通鼻塞,對於因寒邪引起的鼻塞不通、呼吸不暢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因此,礬蔥湯中加入蔥白,不僅有助於解毒散寒,更能開通鼻竅,改善呼吸系統的健康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礬蔥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疔瘡初起」,疔瘡為中醫外科急症,多因火毒蘊結或氣血凝滯所致,發病迅速且易走黃(敗血症)。古代醫家認為,初期宜速消其毒,防其內攻。礬蔥湯以「發汗祛毒」為核心,透過外用與內服結合,借助辛溫通散之力,開腠理、透邪外出,符合「汗法」治療瘡癰初起的傳統思路。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白礬(明礬)

    • 性味:酸澀寒,有毒,歸肺、肝、脾經。
    • 功效: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祛風痰。
    • 方中作用:白礬末能「收斂瘡毒」,抑制熱毒擴散,其收斂性可局部固定毒邪,防其內陷;同時具有抗菌作用,符合現代對疔瘡(細菌感染)的認識。
  2. 蔥白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結。
    • 方中作用:蔥白辛溫走竄,能「通陽發汗」,開鬱閉之腠理,助毒邪從汗而解;其「散結」特性可化解局部氣血壅滯,緩解腫痛。

配伍機理與治療原理

  • 寒溫並用:白礬寒澀以制毒,蔥白辛溫以透散,兩者相制相成,避免過寒冰伏邪氣或過溫助火。
  • 外透內斂:葱白「發汗」使毒從表解,白礬「收斂」防毒邪入裡,一散一收,形成「圍剿」之勢。
  • 熱酒助藥力:酒性溫熱,可增強蔥白發汗功效,並行藥勢,加速血行,促進排毒。

推論延伸
此方體現中醫「給邪出路」的治療思想,尤其適合初期癰腫未潰時。白礬現代研究證實有抑菌效果,蔥白含揮發油(如大蒜素)可抑制病原微生物,酒可擴張血管。三者的協同作用可能通過發汗降溫、局部抗菌及改善微循環,達到控制感染的效果。然使用時需嚴格遵循劑量與適應階段,疔瘡後期膿成或體虛者不宜。

傳統服藥法


白礬(末)3錢,蔥白7莖。上藥同搗極爛,搗作七塊。
每塊用熱酒1杯送下。服畢,用厚被蓋,出汗為度。
忌酒色葷辣生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礬蔥湯, 出處:《一盤珠》卷五。 組成:白礬(末)3錢,蔥白7莖。 主治:疔瘡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