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散

CHUN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2%
心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5%
肺經 0%
胃經 0%
腎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椿皮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椿皮性寒,其寒涼之性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而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可緩解椿皮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過度寒涼的刺激。
  2. 協調藥性:乾薑辛溫,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椿皮的藥性更好地發揮。椿皮苦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涼之性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乾薑的溫陽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使椿皮的清熱解毒作用更加順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乾薑在椿皮散中起到溫中散寒、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椿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和藥性:椿皮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但其寒性較強,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和,能調和藥性,減輕椿皮的寒性,避免對胃腸造成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與椿皮配伍,既能減緩椿皮的副作用,又能協同其清熱解毒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椿皮散中的加入,不僅能緩和藥性,保護脾胃,更能增強療效,起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椿皮散中加入雞冠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

雞冠花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其清熱涼血之功,能緩解椿皮散中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而止血生肌之效,則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出血,配合椿皮散中的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雞冠花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某些外傷感染或炎症,也能起到輔助作用。

椿皮散中加入附子,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椿皮性寒,擅清熱利溼,但若寒溼較重,單用椿皮恐寒邪更甚。附子性溫,可溫陽散寒,與椿皮相配,寒溫相濟,更能有效驅散寒溼,增強療效。
  2. 扶正祛邪:椿皮散主要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溼疹等疾病。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陽補火之功,可以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抵抗力,從而更好地對抗溼邪,促進瘡瘍癒合。

主治功效


椿皮散

椿皮散,是中醫方劑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多年的腸道疾病,導致腹瀉帶血,食物無法消化吸收,身體消瘦,皮膚發黃。方劑組成包括:乾薑、甘草、雞冠花和附子。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雞冠花

雞冠花性味甘,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消腫、解毒消炎等功效。臨牀上,雞冠花可適用於治療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總結

椿皮散是中醫方劑的一種,主要用於治療多年的腸道疾病,導致腹瀉帶血,食物無法消化吸收,身體消瘦,皮膚發黃。方劑組成包括:乾薑、甘草、雞冠花和附子。這些藥物各具功效,協同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的病情。

傳統服藥法


椿根白皮2兩,槐角子4兩,枯白礬2兩,炙甘草1兩。
上為細末。
每服3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椿皮散, 出處:《醫統》卷四十二引李東垣方。 組成:椿根白皮2兩,槐角子4兩,枯白礬2兩,炙甘草1兩。 主治:血痢及腸風下血。

椿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臭椿木白皮(炙)2兩,乾薑(炮)3分,甘草(炙)3分,雞冠花(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槐鵝(炙)1兩。 主治:積年腸風瀉血,谷食不化,肌體黃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