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翠青錠子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裡面含有銅綠,這種成分的使用源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銅綠,化學名稱為鹼式碧銅礦,主要成分是碧藍銅礦和水合銅鹽。在中醫理論中,銅綠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某些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尤其有效。
銅綠的含有,不僅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發炎和腫脹的情況。此外,銅綠在某些病症中,如痤瘡、皮膚紅腫等,也能起到良好的外用效果,有助於改善病情。因此,將銅綠納入翠青錠子的組成中,是基於其多重藥效及傳統的應用經驗,使得整體方劑在治療上更加有效。然而,使用銅綠時需謹慎,應遵循中醫師的指導,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翠青錠子中含有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翠青錠子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止痛。
-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反應。翠青錠子中白礬的加入,有助於促進皮膚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白礬在翠青錠子中發揮了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的效果。
翠青錠子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翠青錠子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行氣止痛: 乳香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翠青錠子中常配合其他具有行氣止痛功效的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翠青錠子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翠青錠子可能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吐血、衄血等。
- 消炎止痛:現代研究表明,青黛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翠青錠子可能用於治療各種炎症性疾病,如皮膚炎症、牙周炎等。
翠青錠子方劑中包含白蘞,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白蘞性寒,味甘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翠青錠子所治療的熱毒、炎症等病症。
- 利濕化痰:白蘞亦有利濕化痰之功效,可幫助去除痰濕,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綜合療效。
翠青錠子方劑中,白蘞的加入,可有效提高藥效,針對特定病症發揮更顯著的作用。
翠青錠子中含有輕粉,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輕粉為硫化汞,性寒涼,善於清除體內熱毒,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等,有顯著療效。然而,輕粉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不可擅自服用,應遵醫囑,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外,翠青錠子中可能還包含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翠青錠子中包含麝香,其主要原因在於麝香獨特的藥性:
- 開竅醒神: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通達心竅,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與翠青錠子主治的頭風、神昏、痰迷等症狀相契合。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與翠青錠子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的功效相一致。
總之,麝香的開竅醒神及活血化瘀之效,與翠青錠子的主治症狀相吻合,因此成為其組成成分之一。
翠青錠子中加入杏仁,主要考量其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作用。
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大腸經。其主要功效在於潤肺止咳,宣肺降氣,並可化痰止咳。對於因肺熱、燥熱、痰熱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狀,杏仁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翠青錠子主要針對呼吸道疾病,杏仁的加入有助於緩解呼吸道炎症、改善肺部功能,從而達到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的目的。
主治功效
翠青錠子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翠青錠子主要用於治療腦疽、發背、惡瘡並潰爛等症,具有追膿水、長肌的功效。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銅綠、青黛、白礬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抑制患處的炎症反應,減輕腫痛。乳香、麝香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膿液的排出。白芷、皁角刺等藥物也有助於排膿長肌。
燥濕收斂,生肌促愈: 銅綠、白礬具有收斂作用,可以減少膿液滲出,促進傷口乾燥。白蘞、杏仁等藥物則有助於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引藥直達病所: 翠青錠子通常以稠糊或糯米飯為基質,製成餅狀外用,可以使藥物成分更直接地作用於患處,提高療效。同時,車粉可能具有催吐、拔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但其作用尚待考證。
古文案例分析
《濟陰綱目》 記載一例乳癰潰爛的病例,患者產後毒氣乘虛而熾,乳房潰爛,膿水不止。醫者先後使用十全大補湯、解毒和平中劑等方藥治療,效果不佳。後改用黃耆託裡湯內服,配合翠青錠子外摻,終使膿水頓稀,痛定穢解,患處生出新肉,病情逐漸好轉。此案例說明,翠青錠子在外治癰疽潰爛方面具有顯著的排膿、生肌作用,與內服補益、解毒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雜病源流犀燭》 提到發背初起未發出時,若寒熱疼痛,作渴飲冷,可用仙方活命飲;若口渴飲熱,漫腫微痛,可用託裡消毒散。而對於已發出、腐潰的發背,則可用託裡散,不應則溫補脾胃。此外,還提到可用隔蒜灸法、烏金膏、翠青錠子等外治方法。此文獻說明,翠青錠子主要適用於發背腐潰階段,與託裡散等內服方劑配合使用,可促進傷口癒合。
《証治準繩‧瘍醫》 詳細記載了翠青錠子的組成、用法和注意事項。強調此方無毒,並指出在傷口淺平時,可以用散末幹上,直至膿淨肉滿,再用生肌散促進傷口癒合。此外,還引用了《濟陰綱目》中乳癰病例,並記載了另一例乳房瘡口大如碗的病例,該病例先用芎歸酒行血,導致吐血、衄血大作,後病情加重,此文獻中並未有後續治療方式。
**《玉機微義》**記載了翠青錠子的另一種名稱和功效,與《証治準繩‧瘍醫》基本一致。
總結
綜上所述,翠青錠子是一個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收斂、排膿生肌等功效的外用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發背等瘡瘍潰爛性疾病。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清解熱毒、活血化瘀、促進膿液排出和肉芽組織生長,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在臨牀應用中,常與內服方劑配合使用,以提高療效。然而,翠青錠子的具體藥理作用和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傳統服藥法
銅青4錢,明礬(枯)1錢半,韶粉1錢半,乳香(另研)1錢半,青黛1錢半,白蘞1錢,輕粉1錢,麝香半錢,杏仁3-7粒(另研,去皮尖)。如有死肉,加白丁香1錢半。
追膿,長肌。
上為細末,稠糊為錠子,或糯米飯和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翠青錠子, 出處:《玉機微義》卷十五。 組成:銅青4錢,明礬(枯)1錢半,韶粉1錢半,乳香(另研)1錢半,青黛1錢半,白蘞1錢,輕粉1錢,麝香半錢,杏仁3-7粒(另研,去皮尖)。 主治:追膿,長肌。主治:腦疽、發背、惡瘡並潰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