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吹耳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收斂止血作用可有效控制耳內出血,而清熱解毒則能消炎止痛,緩解耳部炎症。
吹耳散主要用於治療耳鳴、耳聾、耳痛等耳部疾病,海螵蛸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耳部炎症,控制出血,緩解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吹耳散中包含龍骨,主要是因為其鎮靜安神的功效。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止汗、固澀止瀉等功效。對於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症狀,龍骨能起到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的作用,改善耳部的不適。此外,龍骨還能收斂固澀,對於耳部分泌物過多,或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耳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吹耳散中加入龍骨,能有效改善耳部疾病,起到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
吹耳散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癢消炎: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燥溼、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癢、耳痛、耳鳴等症。白礬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
2. 乾燥除濕:白礬具有吸溼性,可吸附耳道內的溼氣,幫助乾燥耳道,改善因溼氣引起的耳鳴、耳悶等症狀。同時,乾燥的環境也不利於細菌和真菌的繁殖,有助於防止感染的發生。
總而言之,白礬在吹耳散方中發揮着止癢消炎、乾燥除溼的作用,有效緩解耳部不適。
吹耳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耳部熱毒引起的耳痛、耳腫、耳鳴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 開竅通竅,止癢止痛:冰片氣味芳香,能開竅通竅,對於因風寒濕邪、蟲蟻叮咬引起的耳癢、耳痛等症狀,也能起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因此,吹耳散中加入冰片,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通竅,達到治療耳部疾病的目的。
吹耳散中含有密陀僧,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密陀僧性寒,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功效。對於耳內濕熱、蟲毒引起的耳癢、耳痛、耳鳴等症狀,能有效地清熱止癢,減輕不適。
- 收斂生肌:密陀僧還能收斂生肌,促進耳部傷口癒合。對於耳部外傷、耳道感染引起的流膿、潰瘍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吹耳散方中包含膽礬,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燥濕殺蟲: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燥濕殺蟲之效。耳內濕氣重或有蟲患時,膽礬可有效驅除濕氣,殺滅蟲體,改善耳部疾患。
二、 收斂止癢:膽礬亦具收斂止癢作用,可緩解耳部瘙癢、流膿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膽礬性寒且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配藥,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吹耳散方劑中包含青黛,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耳部炎症常伴有熱毒,青黛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改善耳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 涼血止血:青黛對於耳部出血、耳鳴、耳聾等症狀也有顯著效果。其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耳部出血,並改善因血瘀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症狀。
因此,青黛作為吹耳散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治療耳部炎症、出血等問題,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吹耳散中包含硼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耳內濕熱、膿腫或外傷引起的疼痛,硼砂可有效緩解。
- 乾燥去濕: 硼砂具有吸濕性,可吸附耳道內過多的水分,減少濕氣滋生,有助於乾燥耳道,防止細菌滋生。
然而,硼砂屬有毒藥物,使用時需謹慎,需遵醫囑服用,避免過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吹耳散方劑中含有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耳部炎症多為熱毒引起,黃連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有助於緩解耳部炎症。
- 收斂止癢:黃連具有收斂作用,可收斂耳部濕疹、濕瘡等引起的皮膚瘙癢,並有助於改善耳部乾燥、脫屑等症狀。
總之,黃連在吹耳散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耳部炎症、濕疹等疾病。
吹耳散方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溼,止癢消腫: 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燥溼、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耳內溼熱蘊結、導致耳癢、耳痛、耳鳴等症,赤石脂能夠有效清熱燥溼,消腫止癢。
- 收斂生肌,促進癒合: 赤石脂亦有收斂生肌之效,對於耳內潰瘍、流膿等症,赤石脂能夠收斂瘡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癒合。
因此,吹耳散方中加入赤石脂,能夠有效治療多種耳部疾病,起到清熱燥溼、止癢消腫、收斂生肌的作用。
吹耳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振奮心氣,提高聽覺敏感度,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耳聾、耳鳴等症狀有較好改善作用。
- 消腫止痛: 麝香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能緩解耳部炎症,促進組織修復,對於耳痛、耳腫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吹耳散中加入麝香,可以起到開竅醒神、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耳部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吹耳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吹耳散」的兩種主要應用及功效:
《外科傳薪集》:治耳疳膿水不止。
- 藥物組成: 水龍骨(煅)、海螵蛸、飛青黛、枯礬、五倍子(炒黃)、黃魚齒(煅)、細薄荷、梅片、川雅連、蛀竹屑、石榴花瓣(炙脆)。
- 分析: 此方以收斂止膿、清熱解毒為主。水龍骨、海螵蛸、枯礬、五倍子、黃魚齒皆具收斂作用;青黛、梅片、川雅連則能清熱解毒;薄荷、蛀竹屑有助於清熱利濕;石榴花瓣則有收斂止血、止痛之效。
《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治耳病(未明確指出具體病症)。
- 藥物組成: 新會皮炭、煙脂炭、海螵蛸、梅片、寸香。
- 分析: 此方以收斂止膿、芳香開竅為主。新會皮炭、煙脂炭有收斂止血作用;海螵蛸能收斂止膿;梅片、寸香則有芳香開竅、清熱止痛之效。
綜合分析
「吹耳散」的原始組成是海螵蛸,龍骨,白礬,冰片,密陀僧,膠礬,青黛,硼砂,黃連,赤石脂,麝香。 「吹耳散」主要針對耳部疾患,特別是耳內流膿的症狀。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收斂止膿: 許多藥物如海螵蛸、枯礬、五倍子、水龍骨等,皆有收斂作用,能減少耳內膿液的分泌。
- 清熱解毒: 青黛、梅片、川雅連、黃連等藥物能清除耳內的熱毒,抑制炎症反應。
- 消腫止痛: 密陀僧、膠礬、硼砂等可消腫止痛,緩解耳部不適。
- 芳香開竅: 梅片、寸香等芳香類藥物能開竅醒腦,有助於改善耳部的氣血循環,並減輕疼痛。
- 活血通絡: 麝香有活血通絡的功效。
總結
根據古文記載及藥物組成分析,「吹耳散」是一劑以外用為主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耳內流膿、耳疳等症狀,其治療原理為收斂止膿、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通絡。不同醫家對「吹耳散」的具體組成略有調整,但其核心功效皆圍繞上述原則展開。
傳統服藥法
陳皮灰2兩,胭脂灰2錢,冰片5分。上藥以陳皮、胭脂煅灰存性,各取淨末,再加冰片共為極細末。
先用棉花將耳內膿水攪淨後,再取藥少量乾摻;或用油調為稀薄液體,滴入耳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吹耳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功勞葉(燒炭)、枳殼(燒炭)、梅片少許。 主治:耳膿。
吹耳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組成:陳皮灰2兩,胭脂灰2錢,冰片5分。 主治:內耳生膿,腫痛流水。
吹耳散,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胭脂炭2錢,廣皮炭1錢,龍衣3錢(炒炭),冰片3分,枯礬5分。 主治:清熱收斂。主治:耳流膿水。
吹耳散, 出處:《經驗方》卷上。 組成:生龍骨1錢,大梅片2分,寸香2分,枯白礬2分,廣皮1個(煅存性,須重2錢以上者)。 主治:耳內紅腫痛癢。
吹耳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乾胭脂、海螵蛸、龍骨、枯礬、冰片、密陀僧(煅)、膽礬、青黛、硼砂、黃連、赤石脂減半,麝香少許。 主治:兩耳出膿。
吹耳散, 出處:《外科傅薪集》。 組成:水龍骨(煅)1錢,海螵蛸1錢,飛青黛1錢,枯礬3分,五倍子(炒黃,1錢),黃魚齒(鍛)5分細,薄荷5分,梅片3分,川雅連3分,蛀竹屑3分,石榴花瓣(炙脆)1錢。 主治:耳疳膿水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