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頭散

CHUAN WU T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1%
腎經 21%
膀胱經 12%
肺經 12%
脾經 9%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川烏頭散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止痛: 烏頭性溫熱,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寒邪凝滯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2. 驅寒止痛: 川烏頭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而烏頭正是驅寒止痛的良藥。它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寒性疼痛,有良好的療效。

烏頭性烈,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服用。

川烏頭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寒熱: 川烏頭性寒,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但寒性較烈,易傷陽氣。桂枝性溫,能溫經通絡,緩解川烏頭的寒性,避免其過度耗損陽氣,使藥力更加平和,不易傷正。
  2. 協同作用: 桂枝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與川烏頭的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寒邪侵襲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因此,川烏頭散中加入桂枝,既能調和寒熱,又能協同作用,使藥效更佳,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川烏頭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川烏頭散由以下兩味藥組成:

  • 川烏頭: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溫通經脈。
  • 桂枝: 發汗解表,調和營衛,助陽化氣;同時兼具養心安神,緩急止痛,調理血脈之功。

古代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川烏頭散主要用於治療:

  • 陰疝腹腰痛: 陰疝指男性外生殖器及其周圍部位的疼痛,此處的「腹腰痛」可理解為下腹部及腰部疼痛。
  • 手足逆冷: 指手腳冰涼,四肢末梢血液循環不佳。
  • 身體疼痛: 全身性的疼痛,可能涉及肌肉、關節等部位。
  • 針灸諸藥所不能任者: 指常規針灸及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頑固性疼痛。

治療原理分析

川烏頭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藥物組成及主治病證進行分析:

  1.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川烏頭性味辛熱,具有強烈的溫陽散寒之效,能深入經絡,驅散體內寒邪,同時也能祛除風濕之邪。桂枝亦屬辛溫之藥,可助川烏頭溫陽散寒之力。陰疝腹腰痛、手足逆冷等病症,多為寒邪侵襲、陽氣不足所致。此方以辛溫之品為主,正是針對寒邪,陽虛之證。

  2. 通經活絡,止痛: 川烏頭和桂枝皆能溫通經脈,使氣血運行通暢。氣血流通,則痛止。川烏頭的止痛效果尤為顯著,對於各種頑固性疼痛,特別是因寒邪所致的疼痛,效果更佳。「身體疼痛」的表現,也多是因經脈受阻,氣血不暢所致。

  3. 調和營衛,助陽化氣: 桂枝不僅有發汗解表之功,更能調和營衛。營衛調和,則氣血運行順暢,身體機能正常運作。陽氣的溫煦功能恢復,則手足逆冷等寒證自然消失。

  4. 兼顧安神緩急: 桂枝除了溫陽散寒外,亦有養心安神,緩急止痛之效,這也有助於緩解因疼痛導致的情緒不穩與肌肉痙攣。

《太平聖惠方》記載

《太平聖惠方》中提到,川烏頭散「治婦人風痹疼痛,四肢不隨」,進一步說明瞭此方在治療痹證(即現代醫學的風濕性疾病,關節炎等)方面的應用。痹證的病機多為風、寒、濕等邪氣侵襲,導致氣血凝滯,經絡痹阻,而川烏頭散的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正好對應了此類病機。

綜合總結

川烏頭散是一個以溫陽散寒、通經止痛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它針對寒邪入侵、陽氣不足所致的陰疝腹腰痛、手足逆冷、身體疼痛等症狀,以及各種頑固性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辛溫之藥,祛散寒邪,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此方同時兼顧了調和營衛,養心安神之效,使得在治療疼痛的同時,也能夠調理身體的整體機能。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乾薑1兩(炮裂,銼),赤茯苓2兩,防風2兩(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秦艽1兩半(去苗),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半,赤芍藥1兩半,獨活2兩,牛膝1兩半(去苗)。
上為散。
每取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手腳冰冷睪丸疼痛腫脹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川烏頭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八。 組成:川烏頭10枚(炮裂,去皮臍),桂枝2兩。 主治:陰疝腹腰痛,手足逆冷,身體疼痛,針灸諸藥所不能任者。

川烏頭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乾薑1兩(炮裂,銼),赤茯苓2兩,防風2兩(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秦艽1兩半(去苗),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半,赤芍藥1兩半,獨活2兩,牛膝1兩半(去苗)。 主治:婦人風痹疼痛,四肢不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