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柱杖丸
TIE ZHU ZHA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4.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鐵柱杖丸方中含有烏頭,主要基於其強烈的祛風濕功效。烏頭性溫熱,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解毒等功效,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烏頭也能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但烏頭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鐵柱杖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載於《丹溪心法附余》,主要針對「婦人産後血風,腰腿疼痛」及「疔瘡發背,頭風」兩類病症。
産後血風,腰腿疼痛:
產後氣血虛弱,風寒濕邪易乘虛而入,阻滯經絡,導致腰腿疼痛。此方以辛溫燥烈之草烏頭為主,擅長散寒逐濕、通絡止痛,配伍蔥白辛溫通陽,助藥力外達肌表,酒或醋引藥下行,溫通血脈。醋性酸收,兼能緩和草烏毒性,符合產後需兼顧祛邪與護正之特點。疔瘡發背,頭風:
草烏頭具強烈散寒通絡、消腫止痛之效,適用於寒濕凝滯之癰疽疔瘡;雄黃衣(依《丹溪心法附余》用法)可解毒殺蟲,增強療瘡之力。「頭風」多因風寒上擾,草烏頭辛散上行,能驅頭面風邪,蔥白通陽開竅,酒行藥勢,共奏祛風止痛之功。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君藥:草烏頭
辛熱大毒,歸肝、脾、腎經,能「斬關奪門」,散寒止痛力峻。生用毒性猛而藥效速,尤適急症痹痛。其成分烏頭鹼可麻痹末梢神經,抑制疼痛,但須嚴格控量(如丸劑緩釋毒性)。佐使:蔥白
辛溫通陽,解表散寒。與草烏共搗,一則緩和其燥烈之性,二則引藥透達經絡。蔥白富含揮發油,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助草烏藥力布散。賦形與引經
- 酒/醋送服:酒行氣血,醋收斂解毒,二者調節草烏作用趨向(酒助上行治頭風,醋引下行療產後痛)。
- 雄黃衣(豌豆大丸):雄黃解毒殺蟲,外用內服均可療瘡,衣殼形式或為減緩草烏釋放,降低胃腸刺激。
邏輯推衍與方劑特色
此方以「單刀直入」為組方思路,草烏為核心,依病症配伍輔料(蔥、酒、醋、雄黃)調整藥性偏頗。產後用醋湯,取其酸收護陰;疔瘡以雄黃衣加強攻毒,體現「同病異治」之靈活。然全方偏燥熱,適用於寒實證,若熱毒或陰虛者非宜。
結語
鐵柱杖丸以峻藥緩投(小丸劑型)、外衣調控(雄黃)及服法差異(酒/醋送),展現古代對毒性藥物的精準運用,關鍵在於充分利用辛溫走竄之力,開通痹阻,剋制風寒濕邪與瘀毒。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1兩(生,為細末)。用蔥白二根燒熟,去粗皮,將藥末 同溲得所,於臼內搗極爛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食前以溫酒送下;婦人產後,用溫醋湯送下,每日2次。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丹溪心法附余》本方用法:用蔥白 去須葉搗爛為丸,如豌豆大,以雄黃為衣。每服一丸,先將蔥細嚼熱酒送下,或有惡心吐三四口,用冷水一口止之,即臥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鐵柱杖丸, 出處:《煙霞聖效方》引臨清張先生方(見《醫方類聚》卷二三八)。 組成:草烏頭1兩(生,爲細末)。 主治:婦人産後血風,腰腿疼痛。疔瘡發背,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