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七棗散」的組成中,包含烏頭是因為烏頭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烏頭能夠有效溫暖經絡,改善由寒凝引起的經期問題和疼痛。其主要作用是溫經散寒,幫助方劑調理經期。烏頭的加入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使其對寒凝引起的經期問題效果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七棗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七棗散」主要用於治療脾寒瘧疾,久瘧但寒,或寒重熱輕的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七棗散」的核心藥物為烏頭和棗子。
- 烏頭:在古文記載中,烏頭經過「七處炮製」,即反覆炮製七次。炮製的目的在於降低烏頭的毒性,同時增強其溫經散寒的功效。烏頭性大熱,有毒,具有溫經止痛、祛風除濕的作用,對於寒邪入侵導致的瘧疾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棗子:在此方中,棗子可能起到兩個作用:
- 輔助作用:棗子甘溫,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與烏頭配伍,一溫一補,相輔相成。
- 調和藥性:烏頭性味辛熱,容易傷陰,棗子可以調和其燥熱之性,降低副作用。
古文中還提到了生薑和蔥白,這兩味藥也是辛溫之品,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增強烏頭的療效,加速寒邪的排出。
綜合分析:
「七棗散」以溫熱的烏頭為主藥,反覆炮製以減毒增效,配合棗子、生薑、蔥白等溫中散寒、補益脾胃的藥物,共奏溫陽散寒、扶正祛邪之功。其治療原理主要針對脾寒瘧疾的病機,即脾陽不足,寒邪入侵,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寒戰發熱等症狀。通過溫陽散寒,可以驅除寒邪,恢復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古文支持:
- 《聖濟總錄》、《蘇沈良方》及《御藥院方》均記載「七棗散」用於治療「脾寒瘧疾」。
- 《蘇沈良方》中詳細描述了「七棗散」的炮製方法和服用方法,並通過實際案例驗證了其療效:「一家服之,皆一服瘥」。
- 《御藥院方》中也強調了烏頭炮製的重要性:「雖然烏頭性熱,以七處炮熟,散其熱性,服之必效。」
總結:
「七棗散」是一個以溫陽散寒為主要治療原理的方劑,針對脾寒瘧疾,特別是久瘧但寒或寒重熱輕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然而,由於烏頭具有毒性,即使經過炮製,也需要謹慎使用,最好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大者)1個(炮良久,移一處再炮,凡七處炮滿,去皮臍)。
上為細末,都作1服。
用大棗7個,生薑7片,蔥白7寸,水1碗,同煎至1盞,疾發前先食棗,次溫服。
瘧疾:常州李使君舉家病瘧甚久,萬端醫禁不效,遇客傳此方,一家服之,皆一服愈。
七棗湯(《雞峰》卷十四)、烏頭七棗湯(《直指》卷十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七棗散, 出處:《蘇沈良方》卷三。 組成:川烏頭(大者)1個(炮良久,移一處再炮,凡七處炮滿,去皮臍)。 主治:脾寒瘧疾,久瘧但寒,或寒重熱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