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外應膏」方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烏頭性溫燥,入經絡,能驅散寒邪,止痛消腫,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具有較好的療效。
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肢體疼痛、關節腫痛等症。烏頭的加入,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但烏頭毒性較大,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神仙外應膏主治功效分析
神仙外應膏,古籍記載主要用於治療「左癱右瘓、筋骨疼痛、手足拘攣」,以及「濕痰流注」等病症。綜觀各家醫書之記載,可將其功效歸納為以下幾點:
主治病症
- 筋骨疼痛:無論是年久積累的慢性疼痛,或是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痹痛,皆可應用本方。病痛範圍涵蓋全身,包括肢體、關節等處,表現為疼痛、酸脹、沉重等不適感。
- 手足拘攣:此症指手足肌肉、筋脈因病理因素而出現的強直、痙攣、活動不利。常見於中風後遺症、風濕痹痛等疾患。
- 左癱右瘓:古代醫家運用此膏治療中風導致的偏癱,即肢體一側功能喪失或減弱的病症。
- 濕痰流注:此症指濕邪與痰濁交結,停滯於經絡、關節等部位,引起局部腫痛、麻木等症狀。
治療原理
神仙外應膏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方中以烏頭為主藥,其性大熱,能溫散寒邪,通經活絡,止痛消腫。同時配伍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中藥,如某種中草藥6,能將體內滯留的風寒濕邪排出,從而緩解因寒濕所致的疼痛、拘攣等症狀。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某種中草藥2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解除經絡瘀阻,消除腫脹,緩解疼痛。
- 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某種中草藥4能舒緩筋脈,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某種中草藥1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可從根本上改善因肝腎不足導致的筋骨疼痛、拘攣等症狀。
- 清熱解毒,消炎鎮痛:某種中草藥3的加入,能清除體內熱毒,消炎止痛,適用於風濕熱痹等炎症反應較為明顯的病症。
- 調和諸藥,增效減毒:某種中草藥5能調和方中各藥的藥性,協同作用,增強療效,同時降低烏頭等峻猛藥物的毒性。
- 養血安神,緩解疲勞:某種中草藥7能滋養血液,安定神志,對於因疾病導致的疲勞、失眠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固本培元,強身健體:某種中草藥8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 調節免疫,抗炎防病:某種中草藥9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抗炎防病的作用,可從整體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總而言之,神仙外應膏的治療原理,是以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為基礎,結合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補益肝腎等方法,多方位多層次地治療筋骨疼痛、手足拘攣、左癱右瘓等病症,並具有一定的抗炎、增強免疫力作用。其使用方法多為外敷,藥效經皮膚吸收,直達病所,發揮作用。古籍記載中,多輔以升麻、皮硝、生薑煎湯洗患處,可進一步促進藥效吸收,增強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外應膏,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川烏1斤。 主治:左癱右瘓,筋骨疼痛,手足拘攣。濕痰流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