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玉女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烏頭。烏頭在中醫學中是一味具有強烈溫經散寒、止痛效果的藥材,屬性辛、熱,有毒,主要用於治療因寒邪阻滯所導致的各種疼痛症狀,如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由於烏頭含有烏頭鹼等生物鹼成分,具有較強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必須經過嚴格炮製以減低其毒性。
在玉女散中加入烏頭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強效的散寒止痛作用,對於因寒邪引起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病症有顯著療效。不過,由於烏頭的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通常會配伍其他藥物來增強療效並降低副作用。例如,與甘草同用可緩解烏頭的毒性,或與芍藥、桂枝等藥材配伍以協調烏頭的辛熱之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體來說,烏頭在玉女散中的應用,顯示了中醫學對藥物性質深刻的理解及綜合運用的能力。
主治功效
玉女散主治功效分析與治療原理
玉女散,源自《普濟本事方》,主治陰毒之證。其核心成分為川烏頭,經特殊炮製後使用。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部醫書的記載,玉女散主要針對「陰毒」所致的以下症狀:
- 陰毒氣上攻,腹痛: 《普濟本事方》明確指出「治陰毒氣攻上腹痛」,且「壓下陰毒,所注如豬血相似」,這表明玉女散能驅逐積聚體內的陰寒邪氣,緩解腹部劇痛,甚至排出瘀滯的陰血。
- 四肢逆冷: 多部典籍皆提到「四肢逆冷」,這是陰寒內盛,陽氣無法溫煦四肢的典型表現。玉女散的溫熱藥性有助於溫通經脈,改善四肢冰冷的症狀。
- 惡候: 指病情危急的徵兆,包含「咽喉不利」、「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指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等,玉女散可作為急救之用。
- 房後受寒: 《本草綱目》引孫兆《口訣》云,玉女散也適用於房事後感受寒邪,導致的少腹疼痛、頭疼腰重、手足厥逆、脈息沉細等症狀。
治療原理
玉女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溫陽散寒」、「扶陽抑陰」的原則:
- 溫陽散寒: 川烏頭性味辛、熱,大毒,具有強大的溫經散寒、逐寒濕、止痛的作用。能溫補陽氣,驅散體內深重的陰寒之邪。
- 扶陽抑陰: 陰毒之證,乃陰寒之邪過盛,陽氣虛衰,導致「積陰感於下,則微陽消於上」。玉女散以大熱之川烏為主藥,配以少量的鹽以增強藥效並引藥下行,直達病所,溫扶陽氣,抑制陰邪。
- 急救回陽: 典籍中提到配合灸法(灸氣海、關元穴)使用,更強調了玉女散在危急情況下的回陽救逆作用。艾灸的溫熱之性與川烏的藥性相輔相成,迅速提升陽氣,挽救垂危之證。
總結
玉女散以川烏頭為核心,炮製後與鹽同用,具有強大的溫陽散寒、扶陽抑陰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毒所致的腹痛、四肢逆冷等危急重症。其治療原理在於迅速補充陽氣,驅散陰寒,恢復陰陽平衡。然而,由於川烏頭具有較強的毒性,現代臨床應用需謹慎,且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川烏(去皮臍,冷水浸7日後,薄切,曬乾,紙袋盛)。
碾末。
每用1大錢,入鹽1小錢,水1盞半,煎至7分,通口服。壓下陰毒,所注如豬血相似。未已,良久再進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女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川烏1兩(火炮,去皮臍)。 主治:傷寒汗後,潮熱日發,諸藥不效。
玉女散, 出處:《本事》卷九。 組成:川烏(去皮臍,冷水浸7日後,薄切,曬乾,紙袋盛)。 主治:陰毒氣上攻,腹痛,四肢逆冷,惡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