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提盆散

急提盆散

JI TI P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陰證略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急提盆散中含有烏頭,主要是由於其辛溫走竄,善於止痛的特性。烏頭入足太陽膀胱經,能散寒止痛、祛風除濕,對於寒邪客於胞宮、導致的小腹冷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烏頭還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因寒邪凝滯、血脈瘀阻所致的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症。然而,烏頭性峻,需慎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急提盆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據古籍記載,急提盆散主要用於「雜病非陰候者,大便數日不通」,即因實熱積滯或氣機壅塞所致的便秘(非虛寒性便秘)。其作用機理屬「外導法」,通過局部刺激直腸黏膜,促進腸道蠕動,引導排便,屬於急切治標之方,故強調「非數日不通不用」。


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1. 君藥:生草烏頭

    • 性味:辛、苦、大熱,有毒。
    • 傳統功效:具強烈辛散走竄之性,能開通閉結、散寒逐瘀。
    • 外用原理:生草烏未經炮製,毒性與刺激性更強。直接接觸腸道黏膜時,其辛辣成分(如烏頭鹼)可能透過局部刺激,引發直腸充血與蠕動反射,達到通便效果。此用法類似「劫藥」,以毒攻閉,但需嚴格控制劑量與頻率。
  2. 輔藥:蔥白

    • 性味:辛,溫。
    • 傳統功效:通陽散結、宣竅發散。
    • 協同作用:
      • 載藥:蔥汁黏滑,便於草烏粉末黏附與推送至腸道深部。
      • 增效:蔥白辛溫走竄,助草烏增強局部刺激作用,同時緩解其燥烈之性。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設計體現「外治急救」思維:

  • 物理刺激為主:生草烏的強烈刺激性直接作用於直腸,促使腸壁收縮,打破「氣滯不降」的病理狀態。
  • 避免內服風險:外用繞過脾胃吸收,減少烏頭鹼中毒風險,但黏膜吸收毒性仍須警惕。
  • 辨證關鍵:僅用於「非陰候」(非陽虛寒結),因草烏大熱,若誤用於陰虛或津虧便秘,恐加重燥熱。

總結:急提盆散透過峻藥外用的「暴瀉」原理,速通腸道積滯,反映古代對急症便秘的處理策略,然其毒性與適應症需精準判別。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不拘多少(生用)。上為極細末。
用蔥1枝,肥者削去須,頭圓,上有蔥汁,濕蘸之,任谷道中。
非數日不通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急提盆散, 出處:《陰證略例》。 組成:草烏頭不拘多少(生用)。 主治:雜病非陰候者,大便數日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