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貼脅烏頭散中包含烏頭,乃因其具有溫經散寒、止痛之效。烏頭性溫熱,入足太陽膀胱經,能驅散寒邪,溫通經絡,對於寒邪客於胸脅,導致胸痛、寒厥等症,有顯著療效。
此外,烏頭亦能通痺止痛,對於寒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之作用。然烏頭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不可擅自服用,以免發生中毒。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貼脅烏頭散主治「風腰腳,冷痹疼痛」,此證屬中醫「痹證」範疇,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氣血凝滯不通所致。其特點為:
- 病位:腰腳部位(下肢、腰脊),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所過。
- 病性:以「冷痹」為主,表現為冷痛、僵硬、遇寒加重,乃寒邪偏勝之象。
- 病機:寒性收引,凝滯氣血,風邪夾寒走竄經絡,故疼痛遊走或固定劇烈。
此方為外敷散劑,直接作用於局部,以「溫通散寒、祛風止痛」為核心,契合「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分析
烏頭(生用):
- 性味:辛、苦、熱,有大毒。
- 歸經:心、肝、腎、脾經。
- 功效:
- 溫經散寒:其熱性猛烈,能逐深伏之寒邪,開痹通滯。
- 祛風除濕:辛散走竄,透達關節,驅逐風寒濕邪。
- 麻醉止痛:含烏頭鹼,可阻滯神經傳導,快速緩解劇痛(「須臾痛止」)。
- 外用特點:透過皮膚吸收,直達病所,避開口服毒性,發揮局部強效溫通作用。
釅醋調敷:
- 醋性酸收,能軟堅散結,助烏頭藥性滲透肌腠,增強散寒效果。
- 醋與烏頭共調,可緩和其燥烈之性,並促進局部氣血循環。
2. 配伍與方義
- 單方峻藥,力專效宏:此方僅用烏頭一味,取其藥性專一,集中攻逐寒邪,適合寒痹急症。
- 外敷與經絡作用:
- 敷於腰腳,刺激膀胱經、腎經,溫補下焦陽氣,散寒化濕。
- 「貼脅」或指敷貼脅下(肝膽經所過),透過經絡聯繫間接調理腰腳氣血,體現「上病下取,下病上治」的思維。
3.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透過烏頭的溫熱毒性,以「毒攻邪」:
- 溫通破陰凝:化解寒濕痼結,鬆弛肌肉筋脈拘急。
- 辛散開閉塞: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改善「不通則痛」。
- 麻醉鎮痛:短時間阻斷疼痛訊號,為治標急策。
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外治智慧,針對寒痹急性發作,以峻藥外敷快速止痛。然其效力與毒性相關,需精準掌握劑量與敷藥時間,後世多改用製烏頭或配伍緩和藥以減毒。現代可類比為「局部神經阻滯療法」,但中醫更注重從寒熱病機根本調治。
傳統服藥法
烏頭3分(去皮臍,生用)。
上為散。
以釅醋調,塗於故帛上敷之。須臾痛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貼脅烏頭散,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八。 組成:烏頭3分(去皮臍,生用)。 主治:風腰腳,冷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