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頂煙
TONG DING Y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4.00)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頂煙」方劑中使用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烏頭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對於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麻木等症狀,烏頭能起到疏通經絡、溫散寒邪的作用。
- 祛風除濕:烏頭能祛風濕,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體痠痛等症狀,烏頭能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作用。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治,避免中毒風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頂煙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諸頭風,如斧劈,痛不可忍者」,意指各種劇烈頭痛,其痛勢如斧劈刀砍般難以忍受,屬中醫「頭風」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頭痛多因風邪上擾、寒凝經脈或氣血瘀阻所致,須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為治法。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藥物組成
- 川烏(一兩):
性味辛熱,有毒,歸心、肝、腎經,具大熱之性,功效以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為主,古代多用於寒邪深伏、經脈拘急之痛症。其猛烈之性可直達巔頂,開散風寒濕邪。
- 川烏(一兩):
製法與用法特色
- 燒煙薰碗:
川烏研末後燃燒,取煙氣薰於碗內,再以熱茶沖泡煙氣服用。此法屬「煙燻療法」與「藥氣直達」的結合,利用煙氣輕揚上行的特性,攜藥性直攻頭部病所,避開脾胃吸收的緩慢過程,速效止痛。 - 熱茶送服:
茶性涼,可稍制川烏燥熱之毒,同時茶有清頭目、升清降濁之效,助藥力上行。
- 燒煙薰碗:
治療原理推論
- 祛風散寒:
川烏辛熱,煙氣輕浮,可驅散頭部風寒之邪,解除經脈攣急,適合風寒或寒濕型頭痛。 - 通絡開閉:
劇烈頭痛多因氣血壅滯、經絡不通,煙燻法能透達絡脈,破除瘀阻,所謂「通頂」即開通巔頂氣機。 - 速效設計:
煙氣入藥,直接作用於頭面,符合中醫「急則治標」的思路,針對急性劇痛取「峻藥速攻」之效。
- 祛風散寒:
三、潛在應用邏輯
此方體現古代「外用內治」的思維,利用藥氣薰蒸從黏膜或呼吸道吸收,避免口服毒烈藥的風險(儘管仍有毒性,但古代以效為先)。其效關鍵在於「通」字,強調開通氣血、宣散邪氣,針對寒性、風性頭痛或偏頭痛可能有效,然須辨證屬寒證為宜。
(註:此分析純粹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不涉及現代藥理與臨床安全性評估。)
傳統服藥法
川烏1兩。
上為末。
燒煙薰碗內,熱茶清泡碗內煙氣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頂煙, 出處:《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組成:川烏1兩。 主治:諸頭風,如斧劈,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