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攝血丹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攝血丹方劑多用於治療氣虛血弱、表虛自汗等症狀,黃耆能補益中氣,固護衛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血固表之效。
2. 促進造血:黃耆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增加血紅蛋白,提高血容量,有助於改善貧血,補充血液虧損,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攝血補血之功效。
攝血丹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固攝血脈: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並能固攝血液,防止出血不止。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白朮性溫燥,與方中其他涼性藥物相配伍,可起到中和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提高藥效。此外,白朮還能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止血、活血、消腫等作用。
攝血丹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攝血丹主治血虛、氣弱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而人參可以補氣固本,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有助於改善血虛症狀。
- 緩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較寒涼的藥材,如生地、丹皮等,人參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強烈,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總而言之,人參在攝血丹方劑中的加入,不僅可以補益氣血,更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有利於治療血虛氣弱的病症。
攝血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性: 攝血丹屬於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方劑,藥性較為峻猛。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可防止方劑過於燥烈,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 補氣健脾: 甘草入脾經,有補氣健脾的功效。攝血丹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較為寒涼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中和寒性、補益脾氣的作用,使藥力更為平和,避免損傷脾胃。
總而言之,甘草在攝血丹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調和藥性、補氣健脾的作用,確保了方劑的安全性及療效。
攝血丹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涼血止血: 荊芥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毒侵襲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咯血等,能起到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2. 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攝血丹方劑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丹皮、赤芍等,大多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而荊芥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的疏散風熱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攝血丹方劑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溫腎助陽: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補腎壯陽的功效。攝血丹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補骨脂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溫腎壯陽之效,改善患者腎功能,提升療效。
-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補骨脂還具備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可改善因腎陽不足、寒凝經脈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攝血丹中加入補骨脂,有助於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女性生殖系統功能。
攝血丹是一種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使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止血和促進傷口癒合。其組成中包含續斷,這是一味廣泛應用的中藥。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穩定情緒和增強體力。這使得續斷在攝血丹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攝血丹不僅需要止血的效果,還需考慮到患者的整體狀況,尤其是在大量失血後,身體的虛弱和恢復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續斷的緩和作用能有效減輕身體因失血引起的虛弱狀態,從而促進整體健康的恢復。此外,續斷還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進一步提升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在攝血丹的配方中,續斷的存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使其更具綜合性和協同合作的特徵,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攝血丹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氣虛及相關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的肉荳蔻,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對於中藥配伍起到重要的作用。肉荳蔻味辛、性溫,能夠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並有助於改善身體的整體氣血運行。此外,肉荳蔻也有止嘔、鎮痛的功效,能夠對抗因血虛所引起的噁心、腹痛等不適感。
在攝血丹中,肉荳蔻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調理效果,還能協助其他藥材的功效發揮,使整體療效更加協調而強健。透過改善脾胃功能,肉荳蔻可以間接促進血液的生成,對於因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血虛情況,提供有效的輔助療法。因此,其在攝血丹中的應用,既展現了中醫藥對於食療的重視,又體現了藥材之間的和諧配伍,達成整體調理的目的。
主治功效
攝血丹主治功效分析
攝血丹,古方記載主治「婦人有胎雖不動,腹亦不疼,然時常有血流出」。此方劑主要針對懷孕期間,胎兒雖然安穩,但母體卻出現持續性陰道出血的病症。其治療原理,綜觀各家醫書,可歸納如下:
補氣攝血,固本安胎
- 氣虛為本: 《辨證錄》陳士鐸指出,胎漏之源在於「氣虛」。他認為,妊娠後期,母體氣虛,胎兒無法與母體氣機同步呼吸,導致胎動不安,甚至出現胎漏下血。由此可見,氣虛是導致胎漏的主要因素。
- 補氣以攝血: 攝血丹以黃耆、人參為君,大力補益母體之氣。「氣能攝血」,氣足則能固攝經脈,防止血液外溢。黃耆補氣固表,並利水消腫;人參大補元氣,可提振整體機能,使氣足而血有所歸。
- 健脾和胃: 白朮健脾燥濕,可助運化水穀精微,以資生氣血之源。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亦可增強補氣之功。甘草調和諸藥,並有益氣之效,使補益之力更為協調。
- 溫腎固精: 補骨脂溫腎壯陽,可固精縮尿,對於腎虛不固所致的胎漏具有一定的療效。續斷補肝腎,強筋骨,對於腎氣不足,導致衝任不固的病症有所幫助。
- 疏風散邪: 荊芥可散風解表,透疹止癢,有助於祛除可能存在的風邪外感,防止其幹擾氣機,進一步影響胎兒與母體。
- 澀腸止瀉: 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由於孕期脾胃虛弱,可能伴有腸道功能紊亂,此藥可兼顧脾胃,防止瀉泄進一步耗損氣血。
諸藥合用,標本兼顧
攝血丹配伍嚴謹,諸藥合用,共奏補氣攝血,固本安胎之效。方中補益之品,可充實母體氣血,使經脈固攝,防止出血。同時,兼顧脾胃、腎等重要臟腑,從根本上解決氣虛之源。荊芥、肉豆蔻等則具有輔助作用,可調理氣機,防止邪氣幹擾,從而確保胎兒安穩。
與其他方劑的區別
《醫學集成》中還提到了一些其他治療胎漏、胎動的方劑,如膠艾四物湯、香砂四物湯等。這些方劑多針對胎動、腹痛下血等症狀。攝血丹則明確針對「不痛下血為胎漏」的情形。這也說明瞭攝血丹在治療胎漏方面的獨特性,其側重點在於補氣攝血,而非僅僅止血。
總結
攝血丹以補氣為核心,兼顧脾腎,疏風散邪,最終達到固本安胎之目的。其適用於懷孕期間,胎兒安穩,但母體氣虛所致的持續性陰道出血。該方劑的組方思路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整體觀念。
傳統服藥法
黃耆5錢,白朮5錢,人參2錢,甘草1錢,荊芥1錢,破故紙1錢,續斷2錢,肉果1枚。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攝血丹,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組成:黃耆5錢,白朮5錢,人參2錢,甘草1錢,荊芥1錢,破故紙1錢,續斷2錢,肉果1枚。 主治:婦人有胎雖不動,腹亦不疼,然時常有血流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