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已湯

FANG Y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0%
胃經 13%
腎經 10%
肝經 10%
心經 6%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防已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消腫、宣肺止咳之效。防已湯以利水消腫為主要功效,桑白皮的加入可以增強其利水之力,使水腫消退更快。

2. 宣肺止咳:防已湯常用於治療水腫伴有咳喘者,桑白皮的宣肺止咳作用可以緩解水腫引起的肺氣不利,從而改善咳喘症狀,使治療更全面。

綜上,桑白皮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防已湯的利水消腫功效,也使其具有宣肺止咳之效,更符合臨牀上水腫伴有咳喘患者的治療需求。

防已湯以「防己」為君藥,其功效在於祛風濕、利水消腫。防己性寒,善於入膀胱經,可引導水濕外排。此外,防己亦有解表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症狀,能起到顯著的緩解作用。

方中其他藥物如桂枝、麻黃等,則起到助其發揮功效的作用。桂枝溫經通絡,麻黃宣肺發汗,共同協調,使防己的藥效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的目的。

防已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利水消腫: 防已湯以利水消腫爲主,茯苓性味甘淡,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溼,健脾和胃。茯苓與防已、澤瀉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利水消腫之效,使水溼之邪更易排出體外。

2. 避免損傷脾陽: 防已湯中其他藥材多屬寒涼,利水太過易傷脾陽,茯苓則能健脾益氣,緩和寒涼之性,防止脾陽受損,使利水消腫更安全有效。

防已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根據不同典籍略有差異,但一般主要包括防已、茯苓等藥材。若該方劑中包含紫蘇葉,則其用意值得探討。紫蘇葉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在中醫裡具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的功效,能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胸脘脹滿等症狀。將紫蘇葉加入防已湯中,可能是為了增強方劑的解表散寒作用,特別適用於外感風寒濕邪所導致的病證。此外,紫蘇葉還能調理氣機,對於伴有胸悶不舒的患者尤為適宜。總體來說,防已湯結合紫蘇葉,既可增強祛風除濕之力,又能兼顧解表和中,是一種相輔相成的藥物配伍方式。

防已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防已湯以利水消腫為主,但部分水腫伴隨肝氣鬱滯,導致氣機不暢,水液停滯。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協助防已湯利水消腫的效果。
  2. 健脾燥濕: 防已湯中含有多味利水藥,容易損傷脾陽,導致脾虛濕困。木香入脾經,能健脾燥濕,防止利水藥傷脾,維持脾胃功能,使利水消腫更加順暢有效。

防已湯的組成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脾胃,助藥力: 防已湯主要功效為祛風濕,但寒涼之性較重,容易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藥效減弱。砂仁味辛性溫,能溫脾胃、化濕濁,有助於調和藥性,使藥效更有效發揮。
  2. 行氣止痛,解除表邪: 防已湯治療風濕痺痛,而砂仁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促進氣血運行,解除表邪,使藥物更有效地達至關節部位,緩解疼痛。

總之,砂仁的加入,既能改善防已湯的寒涼之性,又能增強其行氣止痛之效,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防已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助藥力達表: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功效,可以幫助防已湯的藥力更好地到達體表,有效驅散寒邪。

2.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 防已湯中包含多種寒涼藥材,生薑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減少藥物的寒涼之性對身體的刺激,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生薑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防已湯的治療效果,還使藥性更加溫和,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防已湯 」

中藥方劑「 防已湯 」,主要成分是:桑白皮、防己、茯苓、紫蘇葉、木香、砂仁、生薑。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症狀。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總結

中藥方劑「 防已湯 」主要成分是:桑白皮、防己、茯苓、紫蘇葉、木香、砂仁、生薑。該方劑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桑白皮、防已、茯苓、紫蘇、木香、砂仁、薑皮。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防已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在服用前應該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防已湯, 出處:《女科指掌》卷三。 組成:桑白皮、防已、茯苓、紫蘇、木香、砂仁、薑皮。 主治:妊娠子滿。

防已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防己(銼)2兩,桂(去粗皮)2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乾)2兩,葛根(銼)2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去叉,銼)1兩,芍藥1兩。 主治:中風口噤,頸項筋急,飲食不下,失音不能言者;亦治傷寒失音不能語,口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