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力大補丹

十力大補丹

SHI LI DA B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5%
心經 9%
腎經 9%
膀胱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十力大補丹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兼顧補益: 防風性溫,具有祛風散寒之效,可緩解因風寒所致的肢體痠痛、頭痛等症狀。十力大補丹作爲補益方劑,加入防風可有效避免溫補過度,導致陽氣外泄,反而加重寒邪,從而起到平衡作用。
  2. 增強補益效果: 防風除了祛風散寒,還有輕微的昇陽健脾功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補益作用。此外,防風還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更好地滋補臟腑,提高整體療效。

總之,防風在十力大補丹中的加入,體現了中醫藥“寒熱並用”的思想,不僅可以增強補益效果,還能避免溫補過度,起到陰陽平衡的作用。

十力大補丹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氣: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止痛、明目烏髮的功效。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精氣源於腎,而黑豆能補腎填精,強健體魄,對於氣虛體弱者有益。
  2. 調和藥性:黑豆性平,味甘,能緩和補氣藥物的燥性,並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黑豆的加入,可使方劑更加平和,避免過於燥烈,適合不同體質的人使用。

十力大補丹中包含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十力大補丹以補益氣血為主,但若脾胃濕困,則難以運化吸收藥物,蒼朮的燥濕健脾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有效吸收。
  2. 配合補益: 十力大補丹中多用溫補藥物,易於產生燥熱之弊,而蒼朮性溫,不寒不燥,能起到調節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持藥性平衡。

十力大補丹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補益氣血: 烏頭性溫,具有強烈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溫補腎陽,改善陽虛體質。同時,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提升人體抵抗力。
  2. 祛風除濕,止痛止痙: 烏頭有較強的祛風除濕功效,可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痺痛、腰膝痠痛等。此外,其還具有止痛止痙作用,可緩解肌肉痙攣,緩解肢體麻木等症狀。

烏頭藥性猛烈,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十力大補丹中加入生薑,主要是因為其辛溫的特性,能發揮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 生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有助於改善寒性體質,提升藥物溫陽補虛的效果。
  • 和胃止嘔: 生薑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同時可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

此外,生薑亦能解藥毒: 十力大補丹藥性偏燥烈,生薑可緩解其燥熱之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

因此,生薑在十力大補丹方中,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保護人體,使其發揮更大的功效。

在中藥方劑「十力大補丹」中,蔥白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解表、溫中散寒的功效。蔥白性溫味辛,能夠散寒解表、溫中散寒,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蔥白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解表作用,對改善感冒和脾胃虛寒非常有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十力大補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風邪所致諸症,以及氣血虛弱、經絡不通之疾:

  1. 風疾痹症:如「諸般風疾」、「渾身拘急癱軟」,反映風邪侵襲經絡,導致肢體僵硬或癱軟無力。
  2. 經絡瘀阻:如「半身不遂」、「手腳腫痛」,提示氣血不通,痰瘀滯留肢體。
  3. 虛寒證候:如「下元虛冷無力」、「頭風腳氣」,屬陽氣不足,寒濕下注之象。
  4. 外風引動內虛:如「口眼斜」,乃風痰阻絡,結合「後加人參、當歸」,暗示患者本有氣血虧虛,外風乘虛而入。

此方兼具 祛風散寒、溫通經絡、補益氣血 之效,屬攻補兼施之劑。


組成與方義解析

1. 祛風滲濕組(主攻外邪)

  • 防風:辛溫解表,祛風勝濕,為「風藥潤劑」,解表不傷陰。醋煮後緩其辛散,增活血之效。
  • 蒼朮:米泔水製後燥性減,專攻健脾燥濕,協防風除經絡濕濁。
  • 黑豆:炒製後酒浸,取其活血利水之性,兼制川烏、草烏毒性。

2. 溫經通痹組(破陰凝)

  • 川烏、草烏: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逐深伏寒濕。生用毒性強,然薑汁浸、紙裹露藏等炮製法,緩毒存效。
  • 生薑、蔥白:助烏頭溫通,兼發表宣竅,化解表裡寒凝。

3. 補益組(後加)

  • 人參、當歸:補氣血之本,防風藥耗正,契合「大補」之名。
  • 青黛:性寒,或為佐制全方溫燥之性,防化熱傷陰。

配伍邏輯

  • 峻藥緩攻:烏頭類配伍黑豆、糯米糊,既減毒性,又延長藥效(丸劑緩釋)。
  • 表裡兼治:防風、蔥白解表,川烏、草烏溫裡,蒼朮、黑豆滲濕,層次分明。
  • 動靜結合:祛風藥性走竄,佐人參、當歸固守中焦,避免虛脫。

治療原理推論

  1. 逐寒通絡:烏頭類直入陰分,破除寒濕痰瘀之痼結,改善肢體痹痛、癱軟。
  2. 風勝則濕去:防風、蒼朮提壺揭蓋,使濕邪從表而散,緩解腫脹拘急。
  3. 補虛托邪:後加補益藥,扶正以助驅邪,尤其針對「下元虛冷」之本虛標實。

此方結構體現 「痹症當以溫通為先,佐以養正」 的治法,然烏頭用量峻猛,須嚴守古法炮製與服用禁忌。

傳統服藥法


防風1斤(醋煮,曬乾為末),黑豆1斤(炒燥,入酒內浸一宿,取出曬乾如前炒,又入酒浸三次,曬乾為末),川烏0.5斤(不去皮),蒼朮1斤(米泔水浸一宿,洗、刮去皮,淨曬乾為末。以黑豆、防風、蒼朮末三味將紙裹在一處),草烏1斤1錢(不去皮,銼碎,用薑汁浸軟,搗為泥),生薑1斤(為泥),蔥白1斤。
上用川烏、草烏、蔥、薑搗碎,用皮紙裹,露1宿後,入新瓦罐內盛,緊裹器口,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如是日畢取出,入前3味末和勻,用糯米糊為丸,如團魚子大許。
每服1丸,臨臥睡時咬破,用溫酒吞下,薑湯亦可。後加人參4兩,當歸4兩,青黛4兩。
服藥後,一切熱物湯酒不可食,此藥麻人,大忌房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力大補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腳氣病半身不遂頭痛顏面神經麻痺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十力大補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五。 組成:防風1斤(醋煮,曬乾爲末),黑豆1斤(炒燥,入酒內浸1宿,取出曬乾如前炒,又入酒浸3次,曬乾爲末),川烏半斤(不去皮),蒼朮1斤(米泔水浸1宿,洗、刮去皮,淨曬乾爲末。以黑豆、防風、蒼朮末3味將紙裹在一處),草烏1斤1錢(不去皮,銼碎,用薑汁浸軟,搗爲泥),生薑1斤(爲泥),蔥白1斤。 主治:諸般風疾,口眼歪斜,手腳腫痛,渾身拘急癱軟,半身不遂,頭風腳氣,下元虛冷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