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膏

NUO M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5%
腎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5%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糯米膏」

組成

生薑:辛溫,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蔥白:性味辛溫,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

肉桂:性溫,味辛甘,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風濕痛。

方劑介紹

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痰、降逆止呃、溫經止血等功效。常與蔥白、肉桂等藥同用,具有散風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之功效。

蔥白: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與生薑、肉桂等藥同用,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痰、降逆止呃、溫經止血等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之功效。常與生薑、蔥白等藥同用,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痰、降逆止呃、溫經止血等功效。

烏頭:味辛性溫,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之功效。常與生薑、蔥白、肉桂等藥同用,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痰、降逆止呃、溫經止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糯米膏」由生薑、蔥白、肉桂、烏頭四味藥組成,具有散風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痛。

傳統服藥法


糯米3升(入瓷盆內,於端午前49天以冷水浸之,1日兩度換水,換時輕淘,辟去水,勿令攪碎,浸至端午日取出曝乾,生絹袋盛,掛通風處)。每用旋取少許,炒令焦為散。冰水調如膏藥,隨大小裹定瘡口,外以絹帛包縛,候瘡愈解去。若金瘡誤犯生水,瘡口作膿漸甚者,急以藥膏裹定。良久其腫處即消,更不作膿,直至瘡合。若癰疽毒瘡初發,才覺焮腫赤熱,急以此膏貼項下,及腫處。若竹木簽刺入肉者,臨臥貼之,明日揭看,其刺出在藥內。若貼腫毒,乾即換之,常令濕為妙。惟金瘡及水毒不可換,恐傷動瘡口。

方劑組成解釋


糯米膏由烏頭、生薑、肉桂、蔥白等中藥組成,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蔥白具有發散風寒、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糯米膏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糯米膏, 出處:《理瀹》。 組成:川烏、草烏、軍薑、肉桂、胡蔥。 主治:風痛。

糯米膏,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一。 組成:熱糯米飯。 主治:腋、肋、臂、膊、腰、腿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百藥不效者。

糯米膏,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 組成:糯米1升,皂角(切碎)半升,銅錢100個(同炒至半焦黑,去銅錢)。 主治:攧撲筋斷骨折。

糯米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組成: 糯米膏(《楊氏家藏方》卷二十。)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組成:石灰6錢(須礦灰,以少水化開),木炭灰3錢(須旋于燒熟火上輕抄取白者)。主治:出靥子。 。 主治:出靨子。

糯米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九。 組成:糯米(先洗7次,絹袋掛當風2-7日,炒)1鬭,紫河車(去皮毛,生用根赤者,不用白者)5兩,五倍子(瓦燥之)5兩,白斂2兩(真者,如白蘿蔔乾,色白,味苦甘),黃柏皮(炒焦)5兩,黃芩(炒乾)5兩,白及(生)2兩,當歸(酒浸、焙乾)2兩。 主治:發背疽毒,一切惡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