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回生至神湯」中加入人參,乃基於其強大的補氣固本功效。
人參為補氣藥中之翹楚,能 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回陽救逆。當人體元氣衰敗,氣血不足,或因疾病導致氣虛乏力、脈弱無力時,人參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助其恢復生機。
此外,人參亦有安神定志之效,可穩定心神,有助於患者安心養病,促進康復。故此,人參作為「回生至神湯」之重要組成部分,可謂名副其實,起到「回生至神」之功效。
「回生至神湯」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陽救逆: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肝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凝血瘀導致的危重症狀,如昏迷、肢冷、脈微等,肉桂能溫通經脈,回陽救逆,起到急救作用。
- 化瘀通絡: 肉桂亦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肉桂能溫經散寒,化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
因此,在「回生至神湯」中加入肉桂,能發揮溫陽救逆、化瘀通絡的功效,有助於救治危重症患者,故而被列為重要組成部分。
「回生至神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有助於提升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血不足,促進身體恢復元氣。回生至神湯多用於虛弱者,白朮可增強其體質,為其他藥物發揮功效提供基礎。
- 利水消腫:白朮能利水消腫,對於因脾虛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腹水等症狀有輔助療效。回生至神湯多用於急救,白朮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
回生至神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陽氣虛衰、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象微弱等症狀,生薑能起到溫補陽氣、驅寒回陽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恢復生機。
- 和胃止嘔,開胃進食: 生薑能和胃止嘔,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胃寒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生薑能起到溫胃止嘔、開胃進食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恢復飲食功能,補充營養。
「回生至神湯」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熱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導致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蔥白能有效疏風解表,使邪氣外散,恢復陽氣,達到回生之效。
2. 通陽開竅: 蔥白具有通竅開鼻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使患者呼吸通暢,恢復嗅覺,進而達到醒神開竅之效。
因此,蔥白在「回生至神湯」方劑中發揮解表散寒、通陽開竅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協同作用,以達到回生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回生至神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冬月傷寒」後期(11日)出現的特殊病機:
- 熱盛發厥:表症雖現身熱,但實為「內寒逼陽外越」所致之假熱真寒,故發厥(四肢逆冷)頻繁(一日3-4次)。
- 病位與傳變:邪氣未如常規傳肝,反而因寒邪深伏,陽氣不能溫煦,呈現陰盛格陽之象。
- 關鍵病機:真寒假熱,陽氣虛脫欲散,急需溫補固脫。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人參(3兩):
- 大補元氣,固脫救急。針對「內寒甚」導致的陽氣外越,人參能內守元氣,使虛陽得返。
臣藥-肉桂(3錢):
- 溫補命門之火,助陽氣歸根。其性下行,能引浮越之虛熱下行,解除「假熱」之象。
佐藥-白朮(2兩):
- 健脾燥濕,與人參協力補土(脾胃)以制水(寒濕),從中焦斷寒濕化生之源。
使藥-生薑汁、蔥汁:
- 生薑汁:溫中散寒,宣通陽氣,助肉桂引陽入裡。
- 蔥汁(辛溫通陽):速開腠理,疏通上下氣機,使內伏之寒邪外透,陽氣得以宣通。
整體配伍思維:
- 溫補兼通陽:人參、白朮補氣固本,肉桂溫腎陽,而生薑、蔥汁通陽於表裡,形成「補中有散」之局。
- 解假熱之關鍵:重用溫補,反佐辛通,使浮陽得斂,內寒得散,故「一劑厥定,再劑熱解」——熱解非清熱,乃陽氣歸位後外熱自退。
中醫理論對應:
此方體現《內經》「甚者從之」治法,針對「陰盛格陽」之真寒假熱,以溫熱藥引導陽氣回納,佐通陽之品破除寒凝血滯。其效速因藥力直驅根本,非僅治標。
傳統服藥法
人參3兩,肉桂3錢,白朮2兩,生薑汁1合,蔥10條(搗汁)。
水煎服。1劑而厥定,再劑而身熱解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回生至神湯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回生至神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回生至神湯,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人參3兩,肉桂3錢,白朮2兩,生薑汁1合,蔥10條(搗汁)。 主治:冬月傷寒,身熱11日,而熱反更盛,發厥不寧,1日而3-4見,是邪不能傳肝,此厥乃似熱而非熱,內寒之甚,逼陽外見而發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