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刷丸
TIE SHU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七引灊江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7.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鐵刷丸方中包含百草霜,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百草霜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鐵刷丸主治熱毒瘀滯所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百草霜可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 收斂生肌: 百草霜亦具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鐵刷丸治療咽喉、牙齦等部位的潰瘍,起到輔助治療作用,促進組織修復。
鐵刷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之效。鐵刷丸常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嗽氣喘等症,半夏可助其降逆止嘔,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易發揮。
- 燥濕化痰:半夏又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者,能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解決痰熱壅肺的病症。
總之,半夏在鐵刷丸中起到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痰熱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的效果。
鐵刷丸中包含巴豆,是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刺激腸道蠕動,促使積聚於腸道的宿便排出。此藥性峻猛,需慎用,主要用於治療頑固便祕、積滯腹痛等症。
巴豆的應用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避免出現腹痛、腹瀉、脫水等不良反應。臨牀應用時,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鐵刷丸」主治功效分析
鐵刷丸,一方名古樸,卻承載著豐富的臨牀應用價值。綜觀各家醫書記載,其主治功效可概括為以下兩大面向:痰證與痢疾初起。
一、痰證之治
《奇效良方》、《御藥院方》及《證治準繩》等皆詳細描述了鐵刷丸在痰證治療上的應用,具體而言:
1. 痰證類型廣泛:
此方能治「男子婦人風痰、酒痰、茶痰,食痰氣痰」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痰證。可見,其針對的並非單一病因所致的痰,而是對多種原因形成的痰液皆有療效。
2. 痰證症狀緩解:
能有效治療「一切痰逆嘔吐、頭疼目眩、肺痿咯膿、聲如拽鋸」等痰證所致的症狀。這表明鐵刷丸不僅能消除痰液,還能解除痰液阻塞經絡、臟腑而引起的各種不適。其中,「痰逆嘔吐」指痰阻中焦,導致胃氣上逆;「頭疼目眩」可能由於痰濕上擾清竅;「肺痿咯膿」則可能指痰熱壅肺,損傷肺絡,甚至化膿;「聲如拽鋸」形容因痰阻氣道,呼吸時發出的粗重聲音。由此可見,鐵刷丸在臨牀應用中,能處理較為複雜的痰證表現。
3. 治療機理:
諸書皆強調此方具有「墜痰、止嗽定喘」之功。可見,鐵刷丸的治療核心在於「墜痰」二字,其機制乃是通過攻逐體內頑痰、積痰,使其向下排泄,並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4. 主要藥物功用:
方中白附子、南星能燥濕化痰,散風止痛;半夏化痰和胃,降逆止嘔;白礬燥濕解毒,亦有收斂之效;寒水石清熱降火,重鎮墜痰;乾薑溫中散寒,佐助化痰;硇砂化痰消積,逐瘀破結;輕粉解毒消腫;皁角則為祛痰開竅之品。諸藥合用,共奏化痰墜痰之功。
二、痢疾初起之治
《本草綱目》、《串雅內外編》明確記載,鐵刷丸對「一切痢下初起」有療效,並將其稱為「初起一服如神」的神效之方。
1. 病機:
痢疾初起,多因濕熱蘊積腸道,氣機阻滯所致,因此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治療機理:
鐵刷丸方中,百草霜能清熱解毒,止血消腫,可解腸道濕熱之毒;半夏化痰濕,巴豆則峻下冷積,逐水消癥。諸藥配伍,能祛除腸道之濕熱積滯,暢通氣機,故對痢疾初起有速效。
3. 主要藥物功用:
百草霜清熱止血,且有收斂之性,可緩解痢疾之瀉;半夏能化濕和胃,減少腸道刺激;巴豆雖性峻,但能快速清除腸道積滯,以求「速戰速決」,故適合痢疾初起。
總結
鐵刷丸的組方雖簡,其功效卻不容小覷,能治療複雜的痰證和痢疾初起。從其組方來看,此方重在攻逐,通過化痰、墜痰、峻下等方法,清除體內之痰、積、毒,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其應用範圍較廣,但因方中藥性峻猛,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體質謹慎應用。
傳統服藥法
百草霜3錢,金墨1錢,半夏7分,巴豆(煮)14粒(研勻)。
下滯止痢。
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為丸。
量大小,每服3-5丸,或40-50丸,薑湯送下。
熱性下痢、孕婦皆禁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鐵刷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七引灊江方。 組成:百草霜3錢,金墨1錢,半夏7分,巴豆(煮)14粒(研勻)。 主治:下滯止痢。主治:一切痢下初起。
鐵刷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五引《衛生家寶》。 組成:圓淨半夏4兩(湯浸,洗7次,焙乾稱),緊實檳榔4顆。 主治:化痰實,寬利胸膈;清頭目,降氣止嗽,去停飲。主治:一切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