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霜丸

黑霜丸

HEI S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肺經 22%
肝經 2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腎經 11%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霜丸中含有巴豆,主要基於其峻下瀉熱的功效。巴豆性熱、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寒凝氣滯、濕阻中焦、腹痛便祕等症狀,巴豆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達到通便止痛的效果。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慎用。一般情況下,會與其他藥物配伍,以減輕毒性,並配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治療目的。因此,黑霜丸中加入巴豆,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黑霜丸方劑中使用百草霜,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黑霜丸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百草霜能有效清熱解毒,消除病竈。
  2. 收斂生肌: 百草霜亦具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黑霜丸中加入百草霜,能有效加速瘡瘍癒合,減輕疼痛,促進患者恢復。

因此,黑霜丸方劑中使用百草霜,主要因其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之效,有助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霜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吐瀉霍亂」,屬急性胃腸症狀,古代所指霍亂多包含上吐下瀉、腹痛煩悶等症,甚則脫水危候。方中強調「水瀉」與「霍亂吐瀉不定」兩種情況,分列不同服法,顯示其針對急症之峻猛特性,旨在快速止瀉、調和亂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巴豆(去油)

    • 傳統視為「斬關奪門」之藥,峻下冷積,然去油後(製成巴豆霜)毒性稍減,瀉下力緩而專攻「寒積沉痼」。此方用一顆,劑量極微,推測非為瀉下,反取其「通閉塞」之力,宣通腸胃氣機,破除痰水停滯。
    • 霍亂吐瀉屬「清濁相干」,巴豆能「開竅宣壅」,使氣機得暢而吐瀉自止,符合《本草綱目》「通竅、殺蟲、逐痰」之效。
  2. 百草霜(鍋底灰)

    • 性溫味辛,傳統用於止血、消積、化濁。其炭質特性可吸附腸道濕濁,類似現代「活性炭」吸附毒素原理。
    • 與巴豆配伍,一攻一收:巴豆開泄,百草霜斂降,共調腸胃升降之亂。且百草霜能緩和巴豆峻烈之性,避免過耗正氣。
  3. 蟬蛻(霍亂吐瀉時加用)

    • 蟬殼性寒質輕,傳統用於「散風熱、定驚悸」,此處配合冷水送服,可能取其「升清降濁」之意,協調脾胃氣機。
    • 霍亂吐瀉甚者多伴煩躁,蟬蛻或能緩解熱擾神志之象。

整體方義
此方以「通澀並用」為核心:

  • 巴豆攻逐腸胃寒濕壅滯,百草霜吸附穢濁且止血防傷絡,形成「去邪不傷正」之勢。
  • 加用蟬蛻時,暗合「風能勝濕」之理,助升發清陽以止瀉。
    全方藥簡力專,針對寒濕或食積所致急性吐瀉,透過調節氣機、排除病理產物以達止瀉效果,體現「通因通用」之思維。

傳統服藥法


巴豆1個(去油),百草霜3錢匕。
上研令勻,湯浸蒸餅為丸,如芥子大。
水瀉,冷水送下1丸;霍亂吐瀉不定者,同蟬殼1個為末,冷水調下1丸。
忌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黑霜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巴豆1個(去油),百草霜3錢匕。 主治:吐瀉霍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