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草霜膏
BAI CAO S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草霜膏」中的「百草霜」並非一種單一藥材,而是指多種草本植物經霜降後採集,並以特定方法處理後的產物。其之所以成為方劑組成部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霜降時節的藥性特徵:霜降時節,草本植物生長趨於緩慢,藥性趨於平和,且受霜氣影響,藥性更為寒涼,適合治療熱性病症。
二、百草霜的特殊藥性:霜降時節採集的草本植物經霜氣影響,藥效更為顯著,且經過特定的處理,可將其藥效精華提煉出來,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因此,「百草霜」在「百草霜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治療熱性病症效果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草霜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發背癰疽,一切瘡,熱痛不可忍」,即針對癰疽瘡瘍等外證,尤其以局部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者。其作用特點在於外敷後「如冰,痛即止」,強調其快速清熱、鎮痛之效,符合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二、組成藥物分析
百草霜
- 性味:辛、溫,無毒(一說微寒)。
- 傳統功效:止血消腫、清熱解毒,常用於金瘡出血、口舌生瘡。《本草綱目》載其「治陽毒發狂、黃疸、瘧痢、咽喉口舌生瘡」。其質輕透散,能吸附濕熱毒邪,局部外敷可緩解熱毒蘊結之腫痛。
生蠐螬(金龜子幼蟲)
- 性味:鹹、微溫,有毒。
- 傳統功效:破血逐瘀、散結止痛,《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惡血血瘀,痹氣破折」。其活性成分可能具溶解壞死組織、促進膿腫潰破的作用,古代用於癰腫瘡毒,能「以毒攻毒」。
三、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配伍特點為「等分同研」,二藥協同:
- 清熱解毒:百草霜吸附熱毒,蠐螬破散瘀熱,共消瘡瘍火毒。
- 消腫止痛:蠐螬活血通絡,百草霜收斂降火,外敷後產生「如冰」清涼感,直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
- 去腐生新:蠐螬善攻腐肉,百草霜助斂瘡口,合而適用於癰疽潰瘍期。
四、推測機理
- 物理作用:百草霜為炭類,吸附滲液、減少分泌物刺激;蠐螬分泌酶類可能分解壞死組織。
- 藥理作用:二藥或含揮發性物質(如蠐螬的生物鹼)抑制痛覺神經傳導,達到速效鎮痛。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簡、便、效」特色,以毒攻毒與清熱並施,適用於陽證瘡瘍初起或化膿階段。
傳統服藥法
百草霜、生蠐螬各等分。
上同研如膏。
貼之。如冰,痛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百草霜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組成:百草霜、生蠐螬各等分。 主治:發背癰疽,一切瘡,熱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