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蚌霜散方劑中加入百草霜,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蚌霜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百草霜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瘡瘍的發展,促進傷口癒合。
- 收斂生肌: 百草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蚌霜散中加入百草霜,可以加強其收斂生肌功效,加速瘡瘍的修復。
總之,百草霜在蚌霜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利於治療熱毒瘡瘍,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蚌霜散】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因外力損傷或內傷所致的出血症,具體如下:
- 傷損大吐血:因外力撞擊、跌打損傷,導致內臟受創而吐血。
- 飲食過度或姿勢不當引發出血:如酒食過飽後,低頭用力(如搬重物)導致腹壓升高,損傷胃絡而吐血。
- 血熱妄行:非外傷因素的血熱上衝,表現為口鼻出血、舌衄(舌面出血)。
- 外部創傷出血:如灸瘡出血或其他體表傷口,可直接外敷止血。
關鍵在於「聲未失者」,提示此方適用於出血雖多,但元氣未絕、病勢尚可控者。
二、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蚌粉(蚌殼煅製粉末)
- 性味:鹹寒,入肺、肝、胃經。
- 作用:
- 收斂止血:煅燒後質地疏鬆,能吸附血液並促進凝固。
- 清熱制亢:寒性可緩解血熱妄行,對熱迫血溢之鼻衄、舌衄尤宜。
百草霜(鍋底灰)
- 性味:辛溫,入肝、肺、胃經。
- 作用:
- 吸附止血:微細炭質結構能直接吸附血液,形成物理性止血層。
- 溫通行滯:辛溫之性可防蚌粉過寒,兼能輕微活血,避免血止留瘀。
三、配伍邏輯與功效推論
- 寒溫並用:蚌粉偏寒,百草霜偏溫,兩者相配可平衡藥性,適用於寒熱不明顯或兼夾熱象的出血。
- 內外兼治:
- 內服(糯米飲調服):糯米甘平,補中益氣,輔助固護脾胃,防止血藥傷胃。
- 外用(乾摻或側柏汁調):側柏葉苦澀微寒,增強涼血止血之效,適合熱證出血。
- 標本兼顧:
- 治標:通過物理吸附與收斂快速止血。
- 治本:輕微清熱與溫通,調節氣血運行以防復發。
四、適應症機理對應
- 外傷出血:蚌粉與百草霜的吸附性可直接作用於破損血管。
- 內傷吐血:酒食飽滿後「低頭掬損」屬氣機逆亂,方中藥物能降氣攝血。
- 舌衄/鼻衄:熱邪上攻時,鹹寒之蚌粉可引血下行,炭類藥局部收澀。
總結
此方以「吸附止血」為核心,結合藥性調節,針對多種出血病機。其簡約配伍體現古代「急則治標」的思路,尤其適用於突發性、中度出血而無明顯虛脫者。
傳統服藥法
蚌粉、百草霜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1-2錢,糯米飲調服;側柏枝研汁尤效;如鼻衄、舌衄及灸瘡出血,乾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舌上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蚌霜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蚌粉、百草霜各等分。 主治:傷損大吐血;或因酒食飽,低頭掬損,吐血過多;並血妄行,口鼻俱出,舌衄,灸瘡出血,但聲未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