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煎丸

SHENG DI HUANG J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22%
胃經 16%
脾經 16%
肝經 8%
腎經 6%
膀胱經 6%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生地黃煎丸」中加入人尿,主要是利用人尿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人尿能夠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對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咽痛等症狀。

「生地黃煎丸」方劑中包含「生地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此藥材可有效緩解因熱邪侵犯導致的發熱、口渴、心煩、血熱妄行等症狀。
  2. 滋陰補腎: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能補益腎陰,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盜汗、口乾舌燥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生地黃煎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補腎,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在中藥方劑「生地黃煎丸」中加入蓮藕,主要是利用蓮藕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蓮藕能夠清熱涼血、止血,對於治療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血熱導致的出血、口鼻出血等症狀。

生地黃煎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性: 生地黃性寒涼,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調節脾胃功能,避免生地黃過於寒涼,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2. 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 生薑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以幫助生地黃更好地進入血液,提高藥效。同時,生薑還能解表散寒,對於一些因寒邪導致的疾病,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地黃煎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淺析

「生地黃煎丸」由四味藥組成,分別為生地黃、藥用蓮藕、人尿及生薑。其組方看似奇特,卻蘊含古人深厚的醫理智慧。

  • 生地黃: 作為本方君藥,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滋陰補血、清熱涼血、養肝益腎之功。產後婦女易耗傷陰血,出現血虛、陰虛之象,生地黃能有效填補陰血,改善虛熱之症。
  • 藥用蓮藕: 雖不常入藥,但於此方中,取其性味甘平,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健脾開胃。產後婦女脾胃虛弱,蓮藕可助消化,且能清解胎產之餘熱。
  • 人尿: 性寒味鹹,能利尿通淋,助消化,解毒。其主要功效在於導引瘀滯,使血氣通行,同時能引熱下行,加強清熱之功。
  • 生薑: 性溫味辛,可散寒暖胃、解表散風、化痰止咳。產後體虛易感風寒,生薑能溫陽散寒,亦能調和諸藥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及脾胃。

功效主治

綜合古籍記載,「生地黃煎丸」主要功效可歸納為:

  1. 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 《婦人大全良方》與《太平聖惠方》皆記載本方主治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即腹中結塊)。產後氣血虧虛,瘀血內停,易致腹中結塊,疼痛不適。生地黃補血滋陰,人尿引導瘀血下行,蓮藕清解餘熱,生薑溫陽散寒,諸藥合用,能達到活血化瘀,調和氣血,消癥散結之效。
  2. 骨蒸勞熱: 《太平聖惠方》亦記載本方可治骨蒸勞熱。骨蒸勞熱乃陰虛內熱之病證,常見煩熱口乾、頰赤、咳嗽、盜汗、四肢乾瘦等症狀。生地黃滋陰清熱,為治療陰虛發熱之要藥;人尿清熱利濕,亦能導熱下行。全方可滋陰降火,清虛熱,緩解骨蒸勞熱之證。

治療原理

「生地黃煎丸」之治療原理在於:

  1. 滋陰補血,清熱涼血: 生地黃為君藥,針對產後血虛陰虧的病機,滋養陰血,清解內熱,為本方之根本。
  2. 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人尿引導瘀血下行,輔以蓮藕之清解,活血化瘀,消散腹中結塊。
  3. 調和氣血,溫陽散寒: 生薑溫陽散寒,調和諸藥之性,避免方劑過於寒涼,並能提升整體氣血運行,使氣血調和。
  4. 標本兼治,扶正祛邪: 本方既能補虛扶正(生地黃滋陰補血),又能祛邪(人尿引導瘀血下行,蓮藕清解餘熱),可謂標本兼治,達到緩解症狀、恢復健康之目的。

綜上所述,「生地黃煎丸」以生地黃為核心,配伍蓮藕、人尿、生薑,組成一個滋陰補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陽散寒的複方,主要針對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及陰虛內熱所致的骨蒸勞熱等證。其治療原理在於調理氣血,扶正祛邪,標本兼治,使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疾病之目的。

傳統服藥法


上為末,入麝香研令勻,用前膏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於食前以溫酒送下30丸。清粥飲下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胃腸出血咳嗽夜間盜汗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黃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二引《聖惠》。 組成:童便1升,生地黃汁1升,生藕汁1升,生薑汁3升。 主治:産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結而不散,痛無定處。

生地黃煎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生地黃汁1升,青蒿1升,生薑汁1合,童便3升,牛膝1兩(去苗),生乾地黃4兩,桃仁3兩(去皮尖,研如膏,同前藥6味于石鍋子內,慢火熬令爛,研絞取汁,去滓,入蜜半合,更熬如膏),秦艽1兩(去苗),柴胡1兩(去苗),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鱉甲2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襕),赤茯苓3分,胡黃連3分,犀角屑3分,知母3分,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龍膽3分(去蘆頭),木香3分,黃芩3分,地骨皮3分,桔梗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3分(銼),赤芍藥3分,當歸3分,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骨蒸勞,煩熱口乾,頰赤,咳嗽,寒熱盜汗,四肢乾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