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薊飲子

CI JI YIN ZI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肺經 20%
膀胱經 10%
腎經 10%
脾經 10%
肝經 10%
胃經 10%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刺薊飲子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清熱涼血: 刺薊飲子以清熱解毒為主,而生地黃性寒,味甘苦,能清熱涼血,降火解毒,可與刺薊等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2. 滋陰養血: 刺薊飲子治療的病症,如熱毒瘡瘍,常伴有血熱妄行、陰虛內熱等症狀。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緩解熱毒耗傷陰血所致的症狀,使治療更全面。

刺薊飲子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中蓮藕的加入有其深層醫理。根據中醫學說,蓮藕性味甘、寒,歸心、脾、胃經,能清熱涼血、散瘀止血、生津止渴。在刺薊飲子中,蓮藕主要發揮清熱解毒與涼血止血之效,特別適合於治療因熱毒內盛所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便血等。蓮藕富含纖維素及多種礦物質,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功能,對脾胃虛弱者亦有助益。此外,蓮藕還能滋養心陰,安神定志,對於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的患者,亦可起到輔助調理的作用。總體而言,蓮藕在刺薊飲子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其獨特的藥性,協同方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刺薊飲子為一古老中醫方劑,其組成中驚現人尿一項,此乃古時醫學特殊之用法。人尿,在中醫裡稱為「童便」,取其純淨之意,常於血熱、瘀血及腎虛等症狀中應用。古人認為,童便性寒,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且有利尿通淋之效。在刺薊飲子中,人尿與刺薊等其他草藥相互配合,旨在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需注意的是,現代中醫應用已較少採用此物,且製作與使用均應遵循嚴格衛生條件,以防疾病傳播。雖令人乍聽難以接受,然其背後蘊含深厚醫理,體現中醫辨證施治之智慧。

以上內容反映了古方刺薊飲子中使用人尿的原因,並點出其在現代應用中的考量。

主治功效


刺薊飲子

刺薊飲子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和蓮藕,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滋陰補血等功效,主治無法停止的吐血。

生地黃

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蓮藕

性寒味甘,入脾、胃、腎三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健脾益氣、補血養肝、清熱養胃、生津止渴、健脾開胃、益血補心等功效。蓮藕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澱粉、蛋白質、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具有滋陰補血、養肝明目、止瀉固精的作用。另外,藕粉調補脾腎、滋腎養肝、補髓益血。

人尿

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利水通淋等功效。人尿能滋陰補腎、益精填髓,治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遺精滑洩、小便頻數、尿崩、水腫等。現代研究表明,人尿含有尿素、尿酸、肌酐等成分,具有利尿、抗菌、抗炎等作用。

刺薊飲子功效

刺薊飲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滋陰補血等功效,主治無法停止的吐血。刺薊飲子中的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蓮藕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的功效,人尿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三者合用,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滋陰補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無法停止的吐血。

刺薊飲子用法用量

刺薊飲子一般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具體用法用量應遵醫囑。

刺薊飲子禁忌

刺薊飲子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用,以免加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刺薊飲子也不宜與辛溫性藥物同用,以免藥性相沖,降低藥效。刺薊飲子也不宜與酸性藥物同用,以免影響藥物吸收。

總結

刺薊飲子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蓮藕和人尿,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滋陰補血等功效,主治無法停止的吐血。刺薊飲子一般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具體用法用量應遵醫囑。刺薊飲子不宜與寒涼性藥物、辛溫性藥物和酸性藥物同用。

傳統服藥法


刺薊1兩,生地黃1兩,雞蘇半兩,生薑半兩,赤茯苓半兩,清竹茹1分,生麥門冬1兩(去心)。上銼細。
以水2大盞,煎至1盞半,去滓,分溫3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胃腸出血全身酸痛流鼻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刺薊飲子,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刺薊汁2合,生地黃汁2合,生藕汁2合,童子小便2合,赤馬通汁1合。 主治:吐血不止。

刺薊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八。 組成:刺薊1兩,生地黃1兩,雞蘇半兩,生薑半兩,赤茯苓半兩,青竹茹1分,生麥門冬1兩(去心)。 主治:熱病,頭痛壯熱,鼻衄吐血,心中緊硬,遍身疼痛,四肢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