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刺薊飲子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涼血: 刺薊飲子以清熱解毒為主,而生地黃性寒,味甘苦,能清熱涼血,降火解毒,可與刺薊等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 滋陰養血: 刺薊飲子治療的病症,如熱毒瘡瘍,常伴有血熱妄行、陰虛內熱等症狀。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緩解熱毒耗傷陰血所致的症狀,使治療更全面。
刺薊飲子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中蓮藕的加入有其深層醫理。根據中醫學說,蓮藕性味甘、寒,歸心、脾、胃經,能清熱涼血、散瘀止血、生津止渴。在刺薊飲子中,蓮藕主要發揮清熱解毒與涼血止血之效,特別適合於治療因熱毒內盛所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便血等。蓮藕富含纖維素及多種礦物質,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功能,對脾胃虛弱者亦有助益。此外,蓮藕還能滋養心陰,安神定志,對於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的患者,亦可起到輔助調理的作用。總體而言,蓮藕在刺薊飲子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其獨特的藥性,協同方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刺薊飲子為一古老中醫方劑,其組成中驚現人尿一項,此乃古時醫學特殊之用法。人尿,在中醫裡稱為「童便」,取其純淨之意,常於血熱、瘀血及腎虛等症狀中應用。古人認為,童便性寒,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且有利尿通淋之效。在刺薊飲子中,人尿與刺薊等其他草藥相互配合,旨在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需注意的是,現代中醫應用已較少採用此物,且製作與使用均應遵循嚴格衛生條件,以防疾病傳播。雖令人乍聽難以接受,然其背後蘊含深厚醫理,體現中醫辨證施治之智慧。
以上內容反映了古方刺薊飲子中使用人尿的原因,並點出其在現代應用中的考量。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刺薊飲子」主治功效分析
「刺薊飲子」一方,出自《奇效良方》與《太平聖惠方》,皆言其主治熱病所致之諸多症狀。綜觀古籍記載,可將其功效歸納如下:
主要功效:
- 清熱涼血止血: 本方主治熱病,其主要病機為邪熱入裡,迫血妄行,導致鼻衄(鼻出血)、吐血等出血證。刺薊、生地黃、藕節等藥材均具清熱涼血之功,能有效清除體內熱邪,使血歸其道,從而達到止血之效。
- 滋陰生津: 熱病易耗傷陰液,導致口渴、煩躁等症狀。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之效,可補充體內陰液,緩解陰虛症狀。
- 緩解熱病諸症: 本方不僅止血,亦可緩解熱病引起的其他不適,如頭痛、壯熱、心中緊硬、遍身疼痛、四肢煩悶等。這些症狀皆因熱邪壅滯所致,方中藥物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有助於緩解上述不適。
治療原理分析:
- 邪熱內盛,迫血妄行: 《太平聖惠方》指出「熱病鼻衄者。心臟傷熱所為也。心主血。肺主氣。肺開竅於鼻。邪熱與血氣並。故衄也。」明確指出熱病出血的病機為熱邪內盛,傷及心肺,導致血不循經,迫血妄行。刺薊飲子以清熱涼血為主要治則,旨在清除體內熱邪,使血氣歸於正常運行軌跡。
- 多臟腑受累: 熱病不僅累及心肺,還可波及全身,導致頭痛、身痛、四肢煩悶等症狀。方中諸藥合用,不僅針對出血之證,更可全面清熱解毒,緩解全身症狀,體現了整體觀的治療思路。
- 針對出血部位,內外兼顧: 古籍記載,本方主要用於治療鼻衄及吐血。此外,亦有使用韭根汁滴鼻以止鼻衄之法,或以松煙墨丸以生地黃汁服以止血,可知當時的治療思路不僅重視內服藥物的整體調理,亦注重針對局部出血進行處理,體現了內外兼顧的治療思想。
- 注重生津養陰: 熱病多耗傷陰液,出現口渴、煩躁等症狀,生地黃的加入,既能清熱,又能滋陰生津,防止熱病傷陰之弊,確保治療的全面性。
總結:
「刺薊飲子」以清熱涼血為核心,兼顧滋陰生津,針對熱病所致之出血證,以及其他全身不適症狀,具有多重療效。其治療原理在於清除體內熱邪,使血歸其道,從而達到止血、緩解全身症狀的目的。此方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思想,不僅關注局部出血,更注重調整全身陰陽平衡。
傳統服藥法
刺薊1兩,生地黃1兩,雞蘇半兩,生薑半兩,赤茯苓半兩,清竹茹1分,生麥門冬1兩(去心)。上銼細。
以水2大盞,煎至1盞半,去滓,分溫3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刺薊飲子,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刺薊汁2合,生地黃汁2合,生藕汁2合,童子小便2合,赤馬通汁1合。 主治:吐血不止。
刺薊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八。 組成:刺薊1兩,生地黃1兩,雞蘇半兩,生薑半兩,赤茯苓半兩,青竹茹1分,生麥門冬1兩(去心)。 主治:熱病,頭痛壯熱,鼻衄吐血,心中緊硬,遍身疼痛,四肢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