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小便飲子

生薑小便飲子

SHENG JIANG XIAO BIAN YIN Z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脾經 16%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薑小便飲子」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由於生薑性溫,能發散風寒,但同時也可能導致陽氣過盛,而生地黃的寒性正好可以平衡生薑的溫燥之性,避免過於燥熱,達到清熱涼血的作用。
  2. 滋陰降火:生薑雖然有發散風寒的作用,但也有可能傷陰,而生地黃可以滋陰降火,補益腎陰,避免生薑過度耗傷人體陰液。

生薑小便飲子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身體,改善小便不利等症狀。其中,蓮藕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應用富含深意。蓮藕性平、味甘,歸心、脾、腎經,能清熱涼血、止血散瘀、利尿通淋。在本方中,蓮藕與生薑相輔相成,生薑辛溫,能溫中散寒、發汗解表;蓮藕則以其涼性平衡生薑之熱,並增強利尿效果,促進小便順暢,對治療因熱引起的各種小便問題尤為有效。此外,蓮藕還能滋補脾胃,使整個方劑在清熱利尿的同時,兼顧脾胃調理,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此種配伍,體現了中醫學中藥物相互制約、協同增效的智慧,彰顯出蓮藕在該方中的獨特價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薑小便飲子傳統功效分析

主治:產後傷寒、惡血衝心、悶亂口乾。
此方首見於《外臺秘要》,針對產後兩大病理核心:

  1. 惡血衝心:產後瘀血滯留,上逆擾心,致胸悶煩亂(類似今之產後敗血癥或充血性心衰竭)。
  2. 陰血耗傷:產時失血兼傷寒發熱,津液虧損而口乾,陰不制陽而心煩。

古代醫家視「惡露不盡」為產後重症,此方以涼血化瘀為主,兼清熱生津,符合「產後多虛多瘀」之治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地黃汁(1盞)

  • 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
  • 作用
    • 涼血散瘀:直接清解血分熱毒,針對「惡血衝心」之熱瘀互結。
    • 養陰生津:緩解口乾、傷寒耗液之虛熱狀態。
  • 現代關聯:生地黃含梓醇、多糖,具抗炎、調節微循環作用,可能改善產後血栓風險。

2. 藕汁(1盞)

  • 性味:甘寒,入心、脾經。
  • 作用
    • 化瘀止血:藕節炭偏止血,鮮藕汁則能活血不留瘀,助生地黃散惡血。
    • 清熱除煩:生藕解熱除悶,對「悶亂」有即時緩解效果。
  • 現代關聯:藕含鞣質、維生素K,可收縮血管,兼具抗凝血與止血雙向調節。

3. 小便(童便,1盞)

  • 傳統用法:取健康童男中段尿,味鹹涼,入肺、肝、膀胱經。
  • 作用
    • 降火引瘀下行:鹹寒之性引上衝之惡血從小便出,治「衝心」之急。
    • 育陰化瘀:含尿素、激素,古人認為可「敗血仍歸血分而化」。
  • 現代關聯:尿激酶具纖溶作用,或可降解產後微小血栓;尿素利尿助排代謝廢物。

配伍核心

  • 活血不傷正:生地黃涼血配藕汁化瘀,避免溫藥助熱。
  • 攻補並行:生地養陰佐童便降火,在祛瘀同時護陰液,契合產後「勿拘於產後,勿忘於產後」原則。
  • 劑型設計:汁液速效,煎沸僅2-3次保留藥性活性,分3服緩解急性症狀。

綜論

此方反映唐宋時期「瘀熱互結」的產後病機觀,以涼血化瘀為主軸,避開辛溫助火之藥(如川芎),轉用生津散瘀之品。童便為關鍵引經藥,現代雖罕用,然其「降火下行」思路與當前產後抗凝、糾正代謝紊亂有一定暗合。整體為「急則治標」之方,適用於產後熱瘀實證,若氣隨血脫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汁1盞, 藕汁1盞, 小便1盞。
上藥和勻,煎2-3沸,溫熱分作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薑小便飲子,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六。 組成:生地黃汁1盞,藕汁1盞,小便1盞。 主治:産後傷寒,惡血衝心,悶亂口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