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飲

WU SHE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22%
心經 22%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脾經 11%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生飲方劑中包含蓮藕,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生津: 蓮藕性寒,味甘,具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效。五生飲常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蓮藕能有效緩解熱症引發的津液不足,起到清熱生津的作用。
  2. 止血消腫: 蓮藕富含維生素K,具有止血消腫功效。五生飲中加入蓮藕,可以針對熱毒攻伐肺胃所致的咯血、吐血等症狀,發揮其止血消腫的效果。

五生飲方劑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側柏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五生飲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鼻衄、吐血等。側柏葉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輔助主藥達到止血消炎的效果。
  2. 疏風止痙,安神定志: 側柏葉還具有疏風止痙、安神定志的功效。五生飲中加入側柏葉,除了止血作用外,還能緩解因熱毒上擾所致的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五生飲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滋陰清熱: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五生飲用於熱證,生地黃可清熱解毒,同時滋陰生津,緩解熱病所致的津液虧損。

二、涼血止血: 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病所致的出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具有良好的療效。五生飲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生飲」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五生飲主要用於治療一切上焦血症,並在古文中特別強調其在吐血等症狀上的療效。

主治功效:

  • 上焦血症: 包括吐血、心口脹懣、口中血腥氣等症狀。
  • 寒風中臟,六脈沉細: 在《醫學答問》中,五生飲用於治療此症,但此處的五生飲組成與其他文獻不同,含有生南星、生烏藥、生附子、生薑、生木香,應為另一方劑。

治療原理:

從古文提供的資訊及方劑組成推測,五生飲主要透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 清熱涼血止血:

    • 《古今名醫彙粹》和《未知書名》中都提到五生飲用於治療吐血等上焦血症。推測方中側柏葉具有涼血止血之功,蓮藕則能清熱涼血,生地黃亦有清熱涼血之效。這三味藥材共同作用,可以達到清熱涼血止血的目的。
  2. 滋陰降火:

    • 生地黃能滋陰降火,針對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出血有治療作用。這與古文中提到的「因怒而得者,宜平肝降火」相呼應,怒氣傷肝,易導致肝火上炎,引發出血。
  3. 引血下行:

    • 《未知書名》中提到「凡一應上溢之症,若脾胃氣壯,不瀉能食者,皆當以大黃醋製,和生地汁,及桃仁泥、牡丹皮之屬,引入血分,使血下行,轉逆為順也,最妙法。」雖然此處並非直接針對五生飲,但說明了對於上溢之症,使血下行是重要的治療思路。五生飲中的藥物雖未直接提及引血下行的作用,但推測其清熱涼血的作用也有助於血液下行,恢復正常的血液運行狀態。

總結:

五生飲主要針對上焦血症,特別是吐血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透過清熱涼血止血滋陰降火,達到控制出血,恢復正常生理狀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古文中也強調了個體差異,例如脾胃功能和病因的不同,會影響具體的治療方案。因此,五生飲的應用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生韭汁一杯,生藕(或用鮮荷葉)汁一杯,京墨側柏汁一杯(研爛),生地汁一杯(研爛)。
以童便和汁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五生飲, 出處:《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一。 組成:生韭汁1杯,生藕(或用鮮荷葉)汁1杯,京墨側柏汁1杯(研爛),生地汁1杯(研爛)。 主治:一切上焦血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