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玄參湯

生地玄參湯

SHENG DI XUAN C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22%
肺經 22%
腎經 10%
胃經 10%
心包經 3%
脾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2%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玄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配合玄參清熱解毒,可有效緩解熱病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改善因熱病耗傷陰液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燥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生地玄參湯中發揮了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重要作用,與玄參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熱病的功效。

生地玄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 生地、玄參皆屬寒涼藥,擅長清熱涼血,但同時也容易耗傷陰津。麥門冬為甘寒之品,具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可緩解生地、玄參清熱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津液虧損,避免燥熱傷陰。
  2. 清熱生津: 麥門冬本身也具清熱生津功效,能配合生地、玄參清熱解毒,並補充因熱邪消耗的津液,使清熱效果更顯著,且能緩解因熱邪導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生地玄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緩解熱毒傷陰: 生地、玄參清熱涼血,但性寒,容易傷及脾胃。白芍性微寒,兼具養血柔肝之功,可緩解生地、玄參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平和。

二、 滋陰養血: 白芍可養血柔肝,與生地、玄參共同滋陰清熱,達到養血涼血之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總之,白芍在生地玄參湯中扮演著重要的緩和、協調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並增強其滋陰養血的效果。

生地玄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因為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1. 清熱涼血: 生地玄參湯主治熱毒壅盛,血分瘀熱證,而牡丹皮能清熱涼血,可輔助生地、玄參清熱解毒,消除血分瘀熱。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有助於改善熱毒壅盛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牡丹皮的加入,可增強生地玄參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使療效更佳。

生地玄參湯並非包含丹參,而是由生地黃、玄參、當歸、川芎、赤芍藥、白芍藥、甘草等藥材組成。

生地玄參湯的組成,以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為主要功效,其中生地黃、玄參滋陰清熱,當歸、川芎、赤芍藥、白芍藥養血活血,甘草調和藥性。丹參雖然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其偏於活血化瘀,與生地玄參湯的滋陰清熱功效有所衝突,因此不適合加入。

在中藥方劑「生地玄參湯」中加入鬱金,主要是利用鬱金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鬱金能夠活血化瘀、調經止痛,對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血瘀導致的頭痛、胸悶等症狀。

生地玄參湯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生地黃相配,可增強清熱涼血之力,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滋陰降火,利咽消腫: 玄參還具有滋陰降火、利咽消腫的功效,能夠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等症狀。與生地黃搭配,可以更好地滋陰清熱,促進咽喉腫痛的消退。

在中藥方劑「生地玄參湯」中加入三七,主要是利用三七止血散瘀、活血止痛的功效。三七能夠止血散瘀、活血止痛,對於治療出血、瘀血所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出血或瘀血導致的頭痛、胸悶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地玄參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生地玄參湯主治「色欲過度之人,腎火爍金而吐血、唾血」。此症狀乃因房勞過度,導致腎陰虧損,虛火妄動,上炎灼傷肺金(中醫理論中"火爍金"指心火或腎火灼傷肺臟),使肺絡受損而見吐血、唾血之證。方中諸藥協同,既能滋陰降火,又能涼血止血,兼能活血化瘀,防止血留瘀之弊。

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分析

  1. 生地(四錢):本方君藥,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滋陰、清熱生津之效。針對腎陰不足、虛火內生之病機。

  2. 玄參(一錢五分):臣藥,性微寒味甘苦咸,歸肺、胃、腎經,功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與生地協同增強滋腎陰、降虛火之功。

  3. 麥冬(去心,一錢五分):臣藥,性微寒味甘微苦,歸肺、胃、心經,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針對火爍肺金之病機,直接濡養肺陰。

  4.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佐藥,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酒炒後減其寒性而增其養血調經之效。可斂陰和血,柔肝止痛。

  5. 丹皮(一錢五分):佐藥,性微寒味辛苦,歸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既可助生地涼血,又可防止血留瘀。

  6. 丹參(一錢五分):佐藥,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功能活血祛瘀、涼血消腫。與丹皮協同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7. 鬱金(七分):佐藥,性寒味辛苦,歸心、肝、膽經,能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既可助丹參活血,又能疏肝解郁。

  8. 三七(五分):使藥,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經,乃止血聖藥,具有化瘀止血、消腫定痛之效。針對主症吐血、唾血而設。

  9. 磨濃墨並童便各半酒杯沖服:童便性寒味咸,能降火滋陰、止血消瘀;墨性涼味辛,能止血消腫。二藥為引,增強全方止血功效。

治療原理及邏輯推理

  1. 滋陰降火治本:生地、玄參、麥冬三者協同,重在滋補腎陰、清降虛火,從源頭上治療房勞傷腎、陰虛火旺之根本病機。

  2. 涼血止血治標:丹皮、生地、玄參涼血,三七、墨汁止血,直接針對吐血、唾血之標症,達到急則治標之效。

  3. 活血防瘀:丹參、鬱金、丹皮活血化瘀,配合三七的止血不留瘀特性,防止血止後留下瘀血為患。

  4. 金水相生:麥冬滋肺陰,生地滋腎陰,體現「金水相生」治法,既治腎陰不足,又護被爍之肺金。

全方配伍嚴謹,標本兼治,滋而不膩,止而不滯,針對「色欲過度,腎火爍金」所致吐衄之證,展現出中醫辨證論治的精妙思路。

傳統服藥法


生地4錢, 麥冬(去心)1錢5分, 白芍(酒炒)1錢5分, 丹皮1錢5分, 丹參1錢5分, 鬱金7分,玄參1錢5分, 三七5分。
加磨濃墨並童便各半酒杯,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多痰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玄參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生地4錢,麥冬(去心)1錢5分,白芍(酒炒)1錢5分,丹皮1錢5分,丹參1錢5分,鬱金7分,玄參1錢5分,三七5分。 主治:色欲過度之人,腎火爍金而吐血、唾血。

生地玄參湯,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生地15g,玄參15g,甘草31g,闆蘭根31g,銀花15g,石斛31g,北沙參31g,紫草31g,蓮子心9g,當歸15g,丹參31g,桃仁15g,山萸肉15g,山甲9g,全蟲9g,蜈蚣2條,大白花蛇6g,秦艽15g。 主治:繫統性紅斑狼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