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丹

生兒丹

SHENG ER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5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肝經 20%
腎經 18%
脾經 18%
肺經 13%
胃經 4%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兒丹方劑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其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的藥性。

牡丹皮味苦、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婦女懷孕期間,體內血氣旺盛,容易出現血熱、瘀血等症狀,導致胎兒不安、難以順利生長。牡丹皮能夠清熱涼血,改善孕婦體內的熱毒,並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胎兒正常發育。

因此,生兒丹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幫助孕婦順利生產。

中藥方劑「生兒丹」的組成中,包含紅花,是因為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紅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由於血瘀引起的症狀,如月經不調和疼痛。其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幫助方劑改善血瘀相關的症狀。紅花的使用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使其在活血方面效果更加明顯。

生兒丹方劑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腎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入腎、心、脾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火助陽之效,對於腎陽虛弱、陽氣不足所導致的不孕症,具有溫補腎陽、促進生育的作用。
  2. 活血通絡: 肉桂亦具活血通絡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子宮及卵巢的血液供應,有助於促進卵子的成熟及排卵,提高受孕率。

此外,肉桂還能溫經散寒,改善體質,對於受寒所致的不孕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劑「生兒丹」的組成中,包含當歸,是因為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當歸能夠改善血虛引起的症狀,如面色蒼白和月經不調,並且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效果。其主要作用是補血活血,幫助方劑調理血虛。當歸的加入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使其對血虛症狀的改善更為顯著。

生兒丹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助陽: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溫腎助陽之效。生兒丹旨在溫補腎陽,促進生育,丁香的溫陽作用可助其溫補腎陽,改善陽痿、不孕等症狀。

二、行氣止痛:丁香亦具有行氣止痛之效。生兒丹中包含一些性寒或涼的藥材,丁香可溫和氣血,避免寒性藥材過於寒涼而損傷陽氣,並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腰痛等症狀,有利於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生育能力。

中藥方劑「生兒丹」的組成中,包含硃砂,是因為硃砂具有安神鎮靜的作用。硃砂能夠有效改善神經系統的不安和失眠,對於提升方劑的安神效果有顯著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安神鎮靜,幫助方劑穩定情緒。硃砂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安神方面效果更加明顯。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兒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衝任虛損、血瘀積滯所致的病症,涵蓋以下範疇:

  1. 月經不調與閉阻:如「血閉、血塊、血癥、血瘕、血癖」,屬瘀血內停,阻滯衝任,導致經行不暢或閉經,甚則形成癥瘕積塊。
  2. 疼痛與虛損:瘀血阻絡則見「腰腳臍腹久痛」;衝任虛損兼瘀血化熱,則有「寒熱有時」「面赤口乾」;久病氣血虧虛則「黃瘦困倦」「四肢顫掉」。
  3. 雜證與虛勞:如「喘嗽盜汗」「便溺頻多」「鬓發脫落」,反映陰血不足、肺腎虧虛或血不養髮之象;「室女經脈滞結」則專指未婚女子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經閉。

整體病機為虛瘀並見:衝任虛損為本,瘀血內停為標,兼見氣血兩虛或陰虛內熱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組方結構

  • 活血化瘀:牡丹皮、頭紅花、川當歸
    • 牡丹皮:涼血散瘀,清虛熱,針對瘀久化熱之面赤口乾。
    • 頭紅花(紅花):專破血行滯,消癥瘕血塊。
    • 川當歸:養血活血,佐紅花防攻逐傷血。
  • 溫通血脈:肉桂、丁香
    • 肉桂:溫補命門,助陽化瘀,尤適寒凝血瘀之臍腹冷痛。
    • 丁香:暖下焦,散寒止痛,助肉桂通行血脈。
  • 安神斂瘡:朱砂、馬鳴退灰
    • 朱砂:鎮心安神,治「睡臥不寧」;其質重可潛陽息風,緩解「四肢顫掉」。
    • 馬鳴退灰(蠶蛻灰):收斂止血,或針對瘀久兼見崩漏者。
  • 隨證加減:人參補元氣,治氣虛不寐,扶正以助祛瘀。

(2)配伍邏輯

  • 攻補兼施:以紅花、牡丹皮破血,當歸養血,肉桂溫補,符合「瘀血得溫則行」之理,兼顧虛損與積滯。
  • 寒溫並用:牡丹皮涼血,肉桂溫陽,適用於寒熱錯雜之「寒熱有時」。
  • 標本同治:朱砂、人參安神補氣治標;活血溫通治本,改善全身機能衰退。

(3)治療原理

全方以溫通化瘀為主,輔以養血安神,針對衝任虛寒、瘀阻胞宮之證:

  1. 破血消癥:紅花、牡丹皮直接化解有形瘀積;
  2. 溫養衝任:肉桂、丁香溫煦下焦,改善虛寒性疼痛;
  3. 調和氣血:當歸養血潤燥,防溫燥傷陰;朱砂寧神,緩解血瘀所致心神不寧。

此方體現古代婦科「瘀去新生」之思路,尤其適用於虛瘀交雜、久病入絡的複雜病證。

傳統服藥法


牡丹皮1兩,頭紅花1兩,肉桂(去皮)1兩,川當歸(去苗)1兩,丁香(揀)半兩,朱砂半兩(為末),馬鳴退灰3錢。
睡臥不寧,加人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空心、食前熱酒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夜間盜汗口乾口渴面色發紅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

相同名稱方劑


生兒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四引《仁存方》。 組成:牡丹皮1兩,頭紅花1兩,肉桂(去皮)1兩,川當歸(去苗)1兩,丁香(揀)半兩,朱砂半兩(爲末),馬鳴退灰3錢。 主治:婦人衝任虛損,經脈不調,積滯留住,血閉、血塊、血癥、血瘕、血癖停阻,腰腳臍腹久痛,寒熱有時,面赤口乾,黃瘦困倦,四肢顫掉,起坐艱,迤邐勞疾,喘嗽盜汗,便溺頻多,鬢發脫落,或室女經脈滯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