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聖丸

SHI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大腸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3%
肝經 11%
膀胱經 10%
胃經 10%
心經 6%
小腸經 2%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十聖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腫、痰濕等症狀。在其組成中包含大戟,這是因為大戟具有強烈的利水消腫作用。大戟的性味辛、甘,寒,能夠有效地促進腎臟的排尿功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從而減輕水腫的症狀。其具有的驅水和消腫作用,在十聖丸中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增強利水的效果。

此外,大戟還具有散寒、化痰的功效,對於因痰濕內蘊所致的體虛、氣滯等情況也有改善作用。這樣的組合使得十聖丸能夠有效調理脾胃功能,達到通腑利水的效果。因此,大戟在十聖丸中的存在,不僅使其在臨牀應用中顯示出強大的療效,還能提高方劑的綜合療效,達到多方面的治療目的。

十聖丸方中包含桑白皮,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十聖丸主治肺熱咳嗽,痰多黏稠,桑白皮可清熱解表,宣肺化痰,緩解咳嗽症狀。
  2. 利水消腫:十聖丸還常用於治療水腫,而桑白皮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消除水腫,改善患者體質。

十聖丸中包含甘遂,其原因主要為:

1. 利水消腫:甘遂性寒,味苦,入腎經,具有強力利水消腫功效,能有效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和水腫,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通便瀉下:甘遂亦具通便瀉下作用,可清除腸道積滯,對於便祕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然而,甘遂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十聖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痰飲壅肺、水腫脹滿等症,葶藶子能有效利水消腫,使痰飲消散,恢復肺氣通暢。
  2. 通便潤腸:葶藶子亦具潤腸通便之效。對於便祕、大便燥結者,葶藶子能潤腸通便,使大便通暢,減少腸道負擔。

因此,十聖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針對其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以治療痰飲壅肺、水腫脹滿、便祕等症。

十聖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巴豆性峻猛,能強力瀉下,且能破積消癥,對於積滯便祕、腹痛腹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必須慎用。十聖丸方劑中一般會將巴豆和其他藥材配伍,以減緩其毒性,提高其療效。此外,劑量控制亦十分重要,需遵醫囑服用,切勿自行服用。

十聖丸中包含續隨子葉,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續隨子葉性溫,入腎經,可溫補腎陽,驅散寒邪,對於腎陽不足、寒凝血瘀導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洩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隨子葉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續隨子葉在十聖丸中起到溫腎壯陽、散寒止痛及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發揮療效。

十聖丸方劑中含有烏頭,這是有其歷史和臨牀依據的。

  • 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的功效。
  • 十聖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包括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 烏頭能有效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改善痺證的疼痛和麻木症狀。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十聖丸方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積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之功。十聖丸主治積滯內停,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檳榔能有效消解食積,促進消化,緩解腹脹。
  2. 行氣止痛:檳榔具行氣止痛之效,可改善氣滯引起的胸悶、腹痛等症狀。十聖丸中常配合其他行氣止痛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效果。

十聖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是因為杏仁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功效,對於燥咳、痰多、氣喘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化痰止喘: 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水解後能生成苦杏仁油和氫氰酸,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

因此,十聖丸中加入杏仁,可以起到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疾病。

十聖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峻下逐水之功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效。其峻下之力強,可有效去除腸道積水,並能驅除體內濕熱,對於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在十聖丸中,牽牛子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其療效,並起到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十聖丸為中醫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消腫、通利二便的功效,適用於水腫導致呼吸困難和氣喘。方中各味藥材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功效。大戟、甘遂、葶藶子、巴豆均為瀉下之品,具有瀉水逐飲的功效。桑白皮、續隨子葉、烏頭、檳榔、杏仁、牽牛子均為利水滲濕之品,具有通利二便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之功。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

桑白皮:味甘、性寒,歸肺、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甘遂:味苦辛,性寒烈,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葶藶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巴豆:味苦、辛,性溫,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續隨子葉: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烏頭:味辛、熱,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檳榔:味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杏仁:味甘、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牽牛子: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十聖丸方劑組成複雜,藥性峻烈,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傳統服藥法


大戟(炒)0.5兩,桑根白皮(銼,炒)0.5兩,甘遂(炒)0.5兩,甜葶藶(紙上炒)0.5兩,巴豆(去皮心膜,炒黑,研)0.5兩,續隨子(去皮)1分,烏頭(去皮臍,細銼,慢火炒令焦黑煙出為度)1分,檳榔(銼)1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3分,牽牛子2兩(炒,取末3分)。
消腫滿。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生薑湯化下。更量病勢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聖丸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劑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聖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組成:檳榔(銼)1兩,木香1兩,川芎1兩,羌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大黃(銼,蒸)2兩,鬱李仁(去皮尖,别研如膏)2兩,當歸(切,焙)2兩,熟乾地黃(焙)2兩,人參2兩。 主治:産後大便秘澀不通,臍腹堅痛。

十聖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大戟(炒)半兩,桑根白皮(銼,炒)半兩,甘遂(炒)半兩,甜葶藶(紙上炒)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炒黑,研)半兩,續随子(去皮)1分,烏頭(去皮臍,細銼,慢火炒令焦黑煙出爲度)1分,檳榔(銼)1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3分,牽牛子2兩(炒,取末3分)。 主治:消腫滿。主治:水病喘急上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