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下氣丸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利咽開音: 射干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之效。對於因熱毒壅肺而致的咳喘、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射干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炎症。
- 燥濕化痰,降氣止咳: 射干具有燥濕化痰之功,能將肺中積聚的痰濕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對於痰多粘稠、咳痰不爽的患者,射干能幫助祛除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下氣丸方劑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可用於治療寒邪客肺、氣逆喘咳等症狀。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能溫補心陽,散寒止痛,並能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對於寒邪客肺、氣逆喘咳之患者,附子可溫散寒邪,化解肺氣鬱結,恢復肺氣宣降,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此外,附子還能溫陽固脫,用於治療陽虛脫證,如心陽虛寒所致的虛寒肢冷、脈微欲絕等症。
下氣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 補氣 和 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下氣丸主要針對氣虛、肺虛、脾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人參可以 補益肺氣,增強肺臟的氣化功能,利於痰液排出;同時,人參還可以 健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達到 扶正祛邪 的作用,整體提升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下氣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下氣丸主要功效為降氣化痰,而杏仁可潤肺止咳,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宣肺通竅:杏仁具有一定的宣肺通竅作用,能開宣肺氣,利於氣機通暢。下氣丸中加入杏仁,有助於更有效地降氣化痰,使氣機下降,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下氣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以上古籍文獻,可見「下氣丸」及其變方,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因肺勞熱、肺損生蟲所致的諸多病症,尤其是針對病位深藏,針灸難以奏效的「膏肓之疾」有獨特的療效。以下將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主治病症:
- 肺勞熱,肺損生蟲: 這是下氣丸最核心的主治病症。古籍描述此類病症的典型症狀為「咳逆氣喘」,且伴隨體型消瘦、勞熱等表現,這些都指向了肺部因虛損而滋生蟲積的病理狀態。蟲積於肺,形如蠶,故有「肺蟲」之說。
- 膏肓之疾: 此乃中醫學中一個特殊的概念,指病位深藏,位於背部膏肓穴附近,難以通過針灸等外治方法觸及的頑固性疾病。肺勞、肺損所致的病症,常常屬於此類。
- 憂恚、氣膈、寒熱諸證: 古籍中提到,此類病症多伴隨「憂忿氣膈寒熱」等症狀,這些都可視為肺失宣降、氣機紊亂的表現,進一步揭示了該方劑在疏理氣機方面的作用。
- 咽喉不利: 《外臺祕要》中曾提及下氣丸可療「咽喉不利」,這可能與肺氣不降,導致咽喉失養有關。
- 一切氣痰: 《醫方集宜》提及本方可治「一切氣痰」,說明本方亦有化痰理氣之功。
治療原理分析:
- 溫補兼殺蟲: 從各方劑的組成來看,下氣丸並非單純的殺蟲之劑,而是在溫補的基礎上,兼具驅蟲功效。諸如人參、白朮、黃耆等補氣益氣之品,用於扶正固本,提高機體抗邪能力。附子、乾薑、桂心等溫陽之藥,則可散寒祛邪,助陽化氣。
- 宣肺化痰: 杏仁的加入,既能潤肺止咳,又能化痰平喘,針對肺損生蟲所致的咳逆氣喘有直接的治療作用。
- 理氣降逆: 方中雖未直接使用理氣之藥,但從其「下氣」之名,及古籍所述「氣膈」等症狀來看,該方亦具有疏理氣機,下氣降逆的作用,這有助於改善因肺氣不降所導致的咳逆、氣喘等症。
- 化瘀解毒: 射干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咳的功效,可以清除肺部的熱毒,有助於改善肺部炎症。
- 針對膏肓病位: 古籍反覆強調本方針對「膏肓」之疾,說明此方有其獨到的藥物作用機制,可能通過內服的方式,藥力深入病所,發揮其治療作用。
總結:
「下氣丸」及其變方,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肺勞熱、肺損生蟲所致的咳逆氣喘、膏肓之疾等病症。其治療原理在於溫補扶正的同時,兼具殺蟲、宣肺、理氣之效,能較為全面地調理肺部病變,改善因肺虛生蟲所致的各種不適。同時,本方可視為治療膏肓之疾的代表方劑之一,其藥力能夠深入病所,發揮其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射乾1分,附子(炮)1分,人參1分,杏仁1分。
上藥合搗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含1丸,咽汁,日3夜1。
忌豬肉、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下氣丸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下氣丸,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範汪方》。 組成:射乾1分,附子(炮)1分,人參1分,杏仁1分。 主治:咽喉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