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含化杏仁丸中添加杏仁,主要是利用其潤肺止咳的功效。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的作用。其中,苦味可宣肺降氣,止咳化痰;甘味則能潤肺止咳。含化杏仁丸將杏仁製成丸劑,方便患者含服,使藥效得以緩慢釋放,更有效地發揮潤肺止咳的作用。 此外,杏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肺熱引起的便祕問題。 總而言之,杏仁在含化杏仁丸中的添加,是基於其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旨在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便祕等症狀。
含化杏仁丸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咽止痛:射干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杏仁性溫,味苦,潤肺止咳。二者搭配,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疏散風熱,宣肺利咽:射干善於清散風熱,宣肺利咽,適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杏仁則可潤肺止咳,配合射干,可更有效地疏散風熱,宣肺利咽,改善咽喉炎症。
總體而言,含化杏仁丸中加入射干,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咽喉炎症。
含化杏仁丸中添加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杏仁苦味: 人參味甘,能有效緩解杏仁的苦澀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服藥。
- 增強體質: 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作用。對於體虛者,服用含化杏仁丸時,人參能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增強抵抗力。
因此,人參在含化杏仁丸中起到緩解苦味和增強體質的雙重作用,提升患者的服藥體驗和療效。
含化杏仁丸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
杏仁性寒,善於止咳化痰,但脾胃虛寒者服用恐傷脾胃。附子性熱,溫陽散寒,可補脾胃之虛,避免杏仁寒性傷及脾胃。
此外,附子入心腎,可溫陽化氣,配合杏仁止咳化痰,更有助於治療寒咳,達到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因此,含化杏仁丸中加入附子,並非簡單的相生相剋,而是經過精心考量,以溫補脾胃,增強藥效,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含化杏仁丸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原因:
- 溫肺散寒: 桂枝性溫,具有溫肺散寒之效,可緩解杏仁之寒涼,避免其過寒傷肺。
- 宣肺止咳: 桂枝可宣通肺氣,利於痰液排出,配合杏仁潤肺止咳,更能有效緩解咳嗽症狀。
桂枝與杏仁相配,可溫和寒涼,宣肺止咳,相輔相成,提升方劑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含化杏仁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冷傷肺,上焦壅滯,氣道痞塞,咽喉不利」,意指因外感風寒之邪侵襲肺系,導致上焦氣機阻滯、呼吸道不通暢,出現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或呼吸不順等症狀。其病機關鍵在於「寒邪束肺」兼「氣滯痰阻」,故治法以溫散風寒、宣肺利咽為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杏仁(君藥)
- 性味苦溫,入肺經,具宣肺降氣、潤燥通閉之效。
- 本方以麩炒微黃製法,減其苦燥之性,兼能化痰開塞,針對「氣道痞塞」之標。
射干(臣藥)
- 性寒味苦,歸肺經,善清熱解毒、消痰利咽。
- 與杏仁相配,一溫一寒,既制約附子、桂心之燥熱,又協同化解咽喉壅滯,體現「寒熱並用」之巧思。
人參(佐藥)
- 甘微溫,補益肺脾之氣,助正氣抗邪。
- 於溫散方中配伍,可防耗氣過度,尤其適合肺氣不足或久咳耗傷者。
附子、桂心(佐使藥)
- 二者皆辛熱之品,溫通經脈、散寒逐飲。
- 針對「風冷傷肺」之本,通過溫陽化氣以解除寒凝,助肺氣宣發而開痞塞。
全方配伍特點:
- 標本兼顧:杏仁、射干治標(利咽化痰),附子、桂心治本(溫散風寒),人參扶正。
- 升降同調:杏仁降氣,桂辛升散,恢復肺之宣降功能。
- 劑型設計:煉蜜為丸緩釋藥效,綿裹含化使藥物直達病所,適合上焦局部病變。
延伸推理功效:
本方除主治所述外,或可推論用於:
- 寒性哮證之痰阻氣逆(需配伍化痰藥)。
- 素體陽虛者之反覆咽喉不適,遇寒加重。
- 風寒失治轉為慢性喉痹(咽喉慢性炎症)屬寒鬱者。
此方體現中醫「因勢利導」思維,結合「溫藥開之」「潤藥佐之」的用藥法度,形成一套針對風冷閉肺的立體治法。
傳統服藥法
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射乾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以新綿裹1丸,含化咽津,以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之功,陰虛內熱者慎用。
- 本方有溫陽散寒之功,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含化杏仁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五。 組成: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射乾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 主治:風冷傷肺,上焦壅滯,氣道痞塞,咽喉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