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參蘇散

加味參蘇散

JIA WEI CAN S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5.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27%
腎經 9%
肺經 9%
胃經 9%
大腸經 9%
肝經 9%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參蘇散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功效。參蘇散以人參、蘇葉爲主,偏於清熱解表,對於陽氣不足、寒邪內侵者,單用參蘇散效果有限。加入附子,可增強溫陽之力,促進氣血運行,提高機體抵抗力,更好地治療寒邪內侵、陽氣虛衰所致的表寒證。
  2. 協同解表,增強療效: 附子溫陽的同時,還能協同人參、蘇葉等藥物解表散寒,加速驅散寒邪,緩解表寒證的症狀,如發熱、惡寒、鼻塞、流涕等。

加味參蘇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氣,益元氣: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參蘇散主治外感風寒,表寒裡熱,患者常伴有氣虛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狀。人參可補益元氣,提升正氣抵抗力,有助於驅散寒邪,恢復正氣。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參蘇散中含有蘇葉、麻黃等辛溫發散之品,若單獨使用,易傷津耗氣。人參的補益之性可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同時能增強藥物療效,使寒邪更容易被驅散。

加味參蘇散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蘇木味甘苦,性涼,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參蘇散本身主治風寒咳嗽,而蘇木的加入有助於改善患者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瘀血消散,進一步緩解咳嗽症狀。
  2. 清熱解毒: 蘇木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對於一些兼有熱毒表現的風寒咳嗽,如痰黃黏稠、口乾舌燥等,蘇木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輔助止咳的作用。

總而言之,蘇木的加入,既能促進氣血運行,又能清熱解毒,與參蘇散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參蘇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産後虛寒夾瘀,吐血,脈細澀者」,關鍵病機為產後氣血兩虛、陽氣不足(虛寒),兼有瘀血內阻。

  1. 產後虛寒:產後失血耗氣,陽氣虛弱,陰寒內生,可見面色蒼白、畏寒肢冷。
  2. 瘀血內阻:產後惡露不盡或血行不暢,瘀滯經絡,阻礙氣血運行,故見吐血(瘀血上逆)、脈細澀(細主血虛,澀主血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附子(炮,1兩半)

    • 大辛大熱,溫補腎陽,散寒回陽,針對「虛寒」根本。
    • 炮製後毒性減,更偏溫補,助人參振奮陽氣,推動氣血運行。
  2. 人參(1兩半)

    • 大補元氣,益氣攝血,固脫生津,解決產後氣虛之本。
    • 與附子相配(參附湯意),氣陽雙補,增強溫補之力。
  3. 蘇木(1兩半)

    • 性平,活血祛瘀,通經止痛,專治「夾瘀」之標。
    • 其活血而不峻猛,適合產後血虛兼瘀者,防止過度耗血。

組方邏輯

  • 溫陽益氣為主,佐以活血:附子、人參溫補虛寒,蘇木化瘀而不傷正。
  • 標本兼顧:人參補氣攝血防吐血加劇,附子散寒止血,蘇木化淤止血,三者共奏「溫通並行」之效。

配伍特點

  • 補而不滯:人參得附子,氣陽互化;附子得蘇木,溫通血脈。
  • 止血與化瘀並存:針對吐血(瘀血上逆),非單純止澀,而是溫通化瘀以止血,符合「通因通用」思路。

總結:此方以溫陽益氣為本,活血化瘀為輔,適合產後虛寒為本、瘀血為標之證,展現中醫「治病求本」與「標本同治」的核心理念。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兩半(炮), 人參1兩半 , 蘇木1兩半。
上為散。
水煎,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參蘇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附子1兩半(炮),人參1兩半,蘇木1兩半。 主治:産後虛寒夾瘀,吐血,脈細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