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腎湯

AN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6.5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5%
肝經 28%
心經 15%
肺經 13%
脾經 6%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安腎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腎: 熟地黃為滋陰補腎之要藥,性溫潤,入肝腎經,能滋補腎陰,填精益髓。安腎湯常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改善腎虛症狀,增強腎臟功能。
  2. 配伍協調: 熟地黃與其他藥物如山藥、山茱萸等相配伍,能增強補腎益精效果,使方藥更具效力。熟地黃的溫潤性可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寒涼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

安腎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血: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血之功效。安腎湯主要針對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枸杞子可補益腎精,改善這些症狀。
  2. 配伍相宜,協同作用: 安腎湯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山藥等,也具有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的作用,枸杞子與之相配,可加強補腎益精之效,並能使藥力更為平和。

安腎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去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改善腎臟水腫,減輕腎臟負擔。
  2. 健脾益氣: 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提高腎臟的抵抗力,有助於腎臟功能恢復。

因此,茯苓在安腎湯中扮演著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角色,有助於整體提升腎臟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安腎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通淋: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對於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可藉由川牛膝的利水作用,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腎臟功能。
  2. 引藥下行: 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之功,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腎經,加強藥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腎虛、水腫等病症。

因此,川牛膝在安腎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利水通淋,更能引藥下行,加強其他藥物的療效。

安腎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 補腎固精 的功效。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能 滋陰補腎,固澀精氣,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陽痿早洩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此外,山茱萸還有 收斂止瀉 的作用,對於腎虛所致的脾虛泄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安腎湯中加入山茱萸,有助於 溫腎補腎,固精止瀉,達到治療腎虛相關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安腎湯之主治功效分析

安腎湯,顧名思義,以安養腎氣為主要目的,然觀諸古籍,其應用範圍甚廣,不僅限於腎虛,亦可見於風濕、脾虛等病症。以下針對安腎湯之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一、基本組成與藥理

安腎湯的基本組成包含:

  • 熟地黃: 甘溫,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方中滋陰補腎之要藥。
  • 枸杞子: 甘平,滋補肝腎,明目養血,有助於補腎精。
  • 茯苓: 甘淡平,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可助運化水濕。
  • 川牛膝: 苦酸平,活血通經,強腰壯骨,引藥下行。
  • 山茱萸: 酸澀溫,補肝腎,收斂固脫,可固腎精。

綜合觀之,此方以滋陰補腎為根本,輔以健脾利濕、活血通絡之藥,達到調和陰陽、強健腎氣之目的。

二、主治病症與分析

  1. 腎虛腰腿痿弱、骨節疼痛:《類證治裁》提及「腎虛風襲,則下體痿弱,骨節疼痛,尺中浮大而數」,此處點明安腎湯適用於腎虛導致的腰腿痿弱、骨節疼痛之症。病機乃腎精虧虛,無力濡養筋骨,故見痿軟無力、疼痛。安腎湯以熟地、枸杞、山茱萸滋補腎陰,填精益髓,佐以川牛膝強腰壯骨、引藥下行,達到補腎壯骨之效。

  2. 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溫病條辨》指出「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安腎湯主之」,此乃脾腎陽虛,水濕內停之證。病機為濕邪久困,損傷脾陽,導致脾運失司,水濕停滯,進而波及腎陽,致使腎陽亦虛。安腎湯中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配伍熟地、枸杞等滋陰藥,達到補益脾腎,運化水濕之效。吳塘亦提出「腎以陽為體,體立而用安矣」,故安腎湯之本旨,在於扶陽以固體,使腎功能得以正常發揮。

  3. 虛火牙痛:《不知醫必要》記載安腎湯「治虛火牙痛」,此為腎陰虧虛,虛火上炎所致。病機為腎陰不足,陰虛則陽亢,虛火上擾,故見牙痛。安腎湯以熟地、枸杞滋陰降火,配以山茱萸收斂固澀,達到滋陰清火,使火歸其位之效。若佐以肉桂、澤瀉,則引火下行之力更強。

  4. 左邊偏墜:《古今醫鑑》提及「茴香安腎湯」治左邊偏墜,此類病症與肝腎功能失調相關。雖然此處所用為「茴香安腎湯」,而非標準的安腎湯,但其中仍可見茯苓、補骨脂等補腎利濕藥,佐以茴香等疏肝理氣藥,推測是針對肝腎功能失調,氣滯濕阻所致的陰囊下墜等症狀。

  5. 安胎:《祕珍濟陰》中「加減安腎湯」用於滋陰安胎,可見安腎湯之補益作用亦可用於婦產科。病機乃腎虛胎動不安,或氣血虛弱,不能攝養胎元。加減安腎湯以熟地、杜仲、當歸等滋陰養血,補腎固胎,達到安胎之效。

三、治療原理總結

綜觀以上分析,安腎湯之治療原理在於:

  1. 滋補肝腎: 以熟地、枸杞、山茱萸為核心,滋補腎陰,填精益髓,兼補肝血,使腎精充盈,筋骨得養。
  2. 健脾利濕: 以茯苓健脾利濕,運化水濕,防止濕邪困脾,進而影響腎氣。
  3. 活血通絡: 以川牛膝活血通經,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改善肢體痿弱疼痛之症。
  4. 調和陰陽: 通過滋陰補腎,健脾利濕,使陰陽平衡,腎氣調和,機體功能得以正常運轉。

安腎湯雖名為「安腎」,其作用卻不僅限於補腎,而是通過調整機體整體功能,達到治療多種病症之目的。然不同情況下,應當結合病機,靈活加減藥味,方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鹿茸3錢,葫蘆巴3錢,補骨脂3錢,韭子1錢,大茴香2錢,附子2錢,茅朮2錢,茯苓3錢,菟絲子3錢。
大便清者,加赤石脂。
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久病惡湯者,可用20分作丸。
本方改為丸劑,名"安腎丸"(見原書同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腎湯是一張中醫方劑,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腎陰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症狀,可以服用安腎湯進行治療。如果有其他症狀,建議諮詢醫生後再服用安腎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腎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熟地4錢,淮山(炒)2錢,枸杞2錢,茯苓1錢5分,牛膝(鹽水炒)1錢5分,萸肉1錢5分。 主治:虛火牙痛。

安腎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 組成:鹿茸3錢,葫蘆巴3錢,補骨脂3錢,韭子1錢,大茴香2錢,附子2錢,茅朮2錢,茯苓3錢,菟絲子3錢。 主治: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