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追風如聖散」古籍記載主治「瘋犬咬傷」,即狂犬病(恐水症)相關症狀。此疾在中醫理論中歸類為「風毒內攻」,因瘋犬咬傷後,毒邪隨傷口深入經絡,引動肝風,出現痙攣、怕風恐水、狂躁等症。方名「追風」強調驅散風邪,「如聖」喻其效驗卓著,反映古時用於急症救危的意圖。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祛風透邪
- 防風、白芷、薄荷:疏風透表,開腠理以驅外邪,防風為「風藥潤劑」,兼緩痙攣;白芷善走陽明經,治頭面風邪;薄荷輕清發散,助透毒外出。
- 川烏、草烏:大辛大熱,溫通經絡,散寒逐濕,破風痰結滯,古人認為其能「追風挾毒」,但須外用避其內服毒性。
活血通絡,解毒定驚
- 川芎、細辛:活血行氣止痛,細辛兼能開竅,疏通經絡閉阻,助風毒外泄。
- 蒼朮:燥濕健脾,堵截痰濕滋生之源,斷風毒依附之機。
- 雄黃:辟穢解毒殺蟲,古方常用於「蛇蟲瘋犬傷」,取其以毒攻毒之效。
外用藥效直達病所
- 全方研末用酒調敷,酒性溫通助藥力滲透,外敷傷處使藥性直達經絡,拔毒外出,符合「毒邪由外入,亦當由外出」的治療思路。
綜論
此方組合體現「風毒並治」的原則:辛溫燥烈之品(川烏、草烏、細辛)合祛風藥(防風、薄荷)攻逐經絡風痰,佐活血藥通滯,雄黃拔毒,共奏「開泄腠理—透毒—解毒」之效。然須注意,古方多為經驗傳承,狂犬病於現代屬致命急症,須結合當代醫療處置。
傳統服藥法
細辛1兩,防風1兩,川烏1兩,薄荷1兩,草烏1兩,川芎1兩,白芷1兩,蒼朮1兩,雄黃4錢。
拔毒。
上為末。
溫酒調敷傷處,以紙蓋扎,早、晚換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追風如聖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細辛1兩,防風1兩,川烏1兩,薄荷1兩,草烏1兩,川芎1兩,白芷1兩,蒼朮1兩,雄黃4錢。 主治:拔毒。主治:瘋犬咬傷。
追風如聖散, 出處:《準繩·類方》卷一引《醫學統旨》。 組成:川烏4兩,草烏4兩,蒼朮4兩,金钗、石斛1兩,川芎5錢,白芷5錢,細辛5錢,當歸5錢,防風5錢,麻黃5錢,荊芥5錢,何首烏5錢,全蠍5錢,天麻5錢,藁本5錢,甘草3兩,人參3錢,兩頭尖2錢。 主治:男婦諸般風證,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疼痛,手足頑麻,語言謇澀、行步艱難;遍身瘡癬,上攻頭目,耳內蟬鳴,痰涎不利、皮膚搔癢;偏正頭風,無問新舊;及破傷風、角弓反張,蛇犬咬傷,金刃所傷,血出不止。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