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散

DA Q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6%
脾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4%
腎經 4%
膽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青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與大青葉、板藍根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清熱解毒,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黃芩還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作用,能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出血症狀。在治療熱毒血熱的病症時,黃芩與其他清熱涼血藥物配合使用,能更好地達到止血的效果。

大青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壅滯:大青散以清熱解毒為主,白芍性微寒,能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壅滯於血分,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養陰柔肝,緩解肝火上炎:白芍入肝經,具有養陰柔肝的功效,可緩解肝火上炎引發的口苦咽乾、目赤腫痛等症狀,使清熱解毒效果更佳。

白芍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大青散的清熱解毒作用,同時也平衡了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胃。

大青散中包含羚羊角,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涼血止血的功效。大青散主治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高熱煩躁,口渴便祕,以及熱毒發斑,瘡瘍腫毒等症。

羚羊角的清熱解毒作用可配合大青葉、板藍根等藥物,共同消解體內熱毒;其鎮驚止痙作用可緩解熱毒入心所致的神昏譫語、高熱煩躁等症狀。因此,羚羊角的加入,可增強大青散的清熱解毒、鎮驚止痙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大青散中加入苦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苦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壅盛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斑疹等症狀,與大青散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
  2. 利濕通淋: 苦竹葉亦具有利濕通淋之效,能清熱利尿,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改善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症狀。此功效與大青散中其他利濕通淋藥物相結合,共同促進體內濕熱排出,緩解相關症狀。

大青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之效。與大青葉、板藍根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針對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痢疾等症,起到良好的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
  2. 抑菌消炎: 黃柏中含有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抑制腸道菌羣的異常繁殖,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病竈恢復。

大青散中包含大青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大青葉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斑疹、吐血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利濕退黃:大青葉還能利濕退黃,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皮膚發黃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大青散中加入大青葉,主要目的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大青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透疹止痛: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痛的功效。與大青葉、板藍根等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熱毒在體內蓄積造成的痛苦。
  2. 升陽解表,疏風散熱: 升麻入肺經,具有升陽解表,疏風散熱的作用。在熱毒壅滯,表邪未解的情況下,加入升麻可以幫助開泄腠理,促進毒邪外泄,減輕邪毒對機體的傷害。

總之,大青散中加入升麻,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透疹止痛、昇陽解表的作用,以更全面地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青散」,主要成分:黃芩、白芍、羚羊角、苦竹葉、黃柏、大青葉、升麻。

大青散

大青散,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黃芩、白芍、羚羊角、苦竹葉、黃柏、大青葉、升麻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疾病。

白芍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緩中止痛、止瀉固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痙攣、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腹痛、泄瀉、盜汗、自汗、溫病熱入營血、溫毒發斑等症。

羚羊角

羚羊角,味鹹,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熄風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癲癇、驚癇、抽搐、痙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經衰弱、失眠、多夢、驚悸、煩躁、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

苦竹葉

苦竹葉,味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除煩、涼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胸痛、咯血、尿血、尿痛、水腫等症。

黃柏

黃柏,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

大青葉

大青葉,味苦,性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平肝息風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身熱、瘧疾、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出血、中毒、炎症、肝腎疾病等。

升麻

升麻,味辛、苦、甘,微寒,歸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總結來說,大青散中的各味藥材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共同作用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臨牀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青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阿膠1兩(杵碎,炒令黃燥),豉3兩,白朮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為粗散。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扁桃腺炎腳氣病大便秘結結膜炎癲狂狂躁排尿困難原發性高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鏈球菌性咽喉炎精神分裂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急性會厭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大青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九引《肘後方》。 組成:黃芩2兩,芍藥2兩,羚羊角(屑)2兩,苦竹葉2兩,黃柏2兩,大青2兩,升麻2兩。 主治:口瘡。

大青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大青半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熱毒,發斑不止,心神煩悶。

大青散,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大青3分,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1分,川升麻3分,知母3分,石膏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主治:傷寒6日,心躁煩悶,四肢疼痛,小腹滿急。

大青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大青半兩,川升麻半兩,瞿麥半兩,黃芩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川大黃3分(銼,微炒),川朴消3分,滑石3分。 主治: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小便赤澀不通。

大青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大青半兩,知母半兩,柴胡半兩(去苗),葛根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石膏1兩,黃芩半兩,川芒消1分,赤芍藥半兩,梔子仁半兩。 主治:小兒傷寒,頭痛壯熱,煩渴。

大青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大青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1分,牛黃半分(細研)1分,朱砂(細研)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犀角屑1分,玄參1分,川升麻1分,梔子仁1分。 主治:小兒氣壅煩熱,心躁目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