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瀉經湯

ZHU YE XIE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1%
腎經 11%
肺經 10%
脾經 7%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4%
膀胱經 4%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疏肝: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竹葉瀉經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柴胡在此方中可以疏解肝鬱,使氣機疏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起到解表除濕的作用。

2. 和解少陽: 柴胡具有和解少陽之功,可以調節少陽經的氣機升降。竹葉瀉經湯中,柴胡與黃芩、梔子等藥物配合,共同起到清熱利濕、和解少陽的作用,以達到治療濕熱蘊結,氣機阻滯的目的。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其可清泄心火,降肝火,並解熱毒,對於熱邪壅滯經絡,導致經脈不通,熱毒內蘊而發熱、口渴、煩躁、小便赤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緩解瘀血,促進血行:梔子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輔助竹葉瀉經湯疏通經絡,促進血行,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

  • 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肝經,擅長疏散風邪,尤其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有顯著療效。
  • 竹葉瀉經湯主要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經絡痺痛,而羌活的疏風止痛之效,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止痛效果,並促進經絡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竹葉瀉經湯中包含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1. 升麻具有解表透邪之功: 竹葉瀉經湯為清熱瀉火之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盛傷津、濕熱內蘊的病症。升麻性微寒,具有解表透邪之功,可協助清熱解毒,將體內熱邪排出。
  2. 升麻可升舉陽氣: 升麻味甘性涼,能升舉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將藥力引導至病所,發揮更好的療效。竹葉瀉經湯中加入升麻,可以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避免損傷陽氣,達到清熱而不傷正之目的。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痛: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竹葉瀉經湯主治熱毒壅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目赤、口渴、便祕等症狀。赤芍能清熱涼血,消散熱毒,並緩解經絡疼痛,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起到綜合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竹葉瀉經湯中也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丹皮、生地等。赤芍的加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瘀阻,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決明子,主要考量其清肝明目、瀉熱通便的功效。

決明子味苦甘,性微寒,入肝經、大腸經,具有清肝瀉火、潤腸通便的作用。方中加入決明子,可輔助竹葉、生地等清熱涼血藥物,更有效地清泄肝膽之熱,同時改善便祕,促進體內熱毒的排出,達到清熱瀉火、通便解毒的目的。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一、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竹葉瀉經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熱入營血而致的發熱、口渴、煩躁、小便赤澀、脈數等症。茯苓可利水滲濕,將體內過多的濕熱之氣排出體外,有助於解除濕熱對經絡的阻礙,促進營血的流通。

二、健脾和胃: 茯苓兼具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緩解濕熱對脾胃的損傷,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有助於吸收藥物,提高藥效。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促進尿液排出,有利於消除體內濕熱,對於竹葉瀉經湯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起到輔助作用。此外,車前子還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瀉火通便的效果。

竹葉瀉經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解毒,可瀉火除熱,並能涼血止血。竹葉瀉經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黃芩在此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以緩解症狀。
  2. 瀉火通便: 黃芩亦有瀉火通便之效,可幫助清除腸胃積熱,促進排泄,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起到瀉經通絡的效果。

總之,黃芩在竹葉瀉經湯中起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和瀉火通便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功效相契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能清心火、瀉胃火、解毒涼血。竹葉瀉經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血分壅滯所致的各種熱證,如高熱、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口渴咽乾、便祕溲赤等。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竹葉瀉經湯主要針對熱邪蘊結,氣血瘀滯所致的經脈不通,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大便,使熱邪得以下泄,氣血流通。
  2. 活血化瘀:大黃除了瀉熱通便外,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經脈不通,往往與氣血瘀滯有關,大黃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有助於改善經脈不通的症狀。

因此,大黃在竹葉瀉經湯中起到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經脈不通的病症。

竹葉瀉經湯中包含淡竹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通淋、涼血止血的作用。在竹葉瀉經湯中,淡竹葉主要起到清熱解暑、利尿通淋的作用,幫助排除體內濕熱,緩解經絡不通暢的症狀,同時還能涼血止血,減輕經期出血量。

此外,淡竹葉與其他藥材相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經期不順、小腹脹痛等症狀。

竹葉瀉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對於濕熱壅滯所致的經脈不利,具有良好的疏通作用。
  2. 清熱解毒:竹葉瀉經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經絡不利所致的疾病,澤瀉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之邪,達到清熱利濕、通經活絡的效果。

主治功效


竹葉瀉經湯

中藥方劑「竹葉瀉經湯」,主治功效:眼睛模糊看不清楚東西,眼角內側的開口好像針孔一樣小,眼睛疼痛,按壓後漸漸有膿流出。

組成

  1.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2. 車前子: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
  3.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4.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5. 淡竹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
  6.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7.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嘔,解毒。
  8.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9.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10.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11.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12.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藥效

竹葉瀉經湯具有清熱瀉火,清肝明目,疏風解表,活血化瘀等功效。方中柴胡、升麻、羌活發散風熱,清解表邪;赤芍、大黃清熱瀉火,涼血活血;淡竹葉、茯苓清熱利濕,祛風除痺;車前子、澤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黃連、黃芩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清肝明目,疏風解表,活血化瘀之效。

適用症

竹葉瀉經湯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眼角有眵目,刺癢灼痛,畏光,流淚,視力模糊,眼瞼紅腫,眼球突出,瞳孔散大,視力減退等症狀。

注意事項

  1. 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2. 忌菸酒。
  3. 孕婦慎用。
  4.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5. 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總結

竹葉瀉經湯是由柴胡、車前子、赤芍、大黃、淡竹葉、茯苓、黃連、黃芩、升麻、羌活、澤瀉、梔子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清肝明目,疏風解表,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眼角有眵目,刺癢灼痛,畏光,流淚,視力模糊,眼瞼紅腫,眼球突出,瞳孔散大,視力減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5分,梔子5分,羌活5分,升麻5分,炙草5分,赤芍藥4分,草決明4分,茯苓4分,車前子4分,黃芩6分,黃連5分,大黃5分,青竹葉10片,澤瀉4分。
上作1服。水2盞,煎至1盞,食後稍熱服。
竹葉瀉肝湯(《醫統》卷六十一)、竹葉瀉肝散(《眼科全書》卷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漏睛

相同名稱方劑


竹葉瀉經湯, 出處:《原機啓微》卷下。 組成:柴胡5分,梔子5分,羌活5分,升麻5分,炙草5分,赤芍藥4分,草決明4分,茯苓4分,車前子4分,黃芩6分,黃連5分,大黃5分,青竹葉10片,澤瀉4分。 主治:眼目隱澀,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浸浸膿出。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