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黃散

珠黃散

ZHU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3%
脾經 12%
肺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珠黃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瀉火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與珠黃散清熱解毒的功效相符。
  2. 瀉下通便: 大黃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毒素,緩解因熱毒壅盛導致的便祕等症狀。珠黃散中加入大黃,可輔助清熱解毒,並促進毒素排泄,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珠黃散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消腫的功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效。對於珠黃散所治療的目赤腫痛、翳障障翳等症,牽牛子可以透過瀉下通便,將體內積熱毒素排出,同時減輕眼部炎症,達到消腫散結的效果。此外,牽牛子還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進一步緩解眼部不適。

總之,牽牛子在珠黃散中發揮著瀉下通便、消腫散結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目赤腫痛、翳障障翳等症狀。

珠黃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對於珠黃散所治的熱毒壅閉、神昏譫語、口舌乾燥、痰涎壅盛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使患者恢復意識,消除熱毒。
  2. 協同其他藥物: 牛黃與珠黃散中其他藥物如硃砂、雄黃等,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牛黃能增強硃砂的鎮靜安神作用,並減輕其毒性。同時,牛黃能與雄黃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珠黃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因其具有鎮驚安神之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可清心熱,鎮心神,故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此外,硃砂還具有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等。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珠黃散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或長期服用。

珠黃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珠黃散常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而麝香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腦神經興奮性,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麝香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珠黃散治療的某些病症,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也需要麝香的活血化瘀作用來達到治療效果。

珠黃散中包含珍珠,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功效:

一、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定驚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尤其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鎮心安神: 珍珠能鎮靜安神,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珍珠還具有安神定志、緩解焦慮等作用,能使人心情舒暢,心神安定。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珠黃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熱盛」引發的病理表現,包括:

  1. 停食停乳:熱邪積滯腸胃,氣機壅塞,導致消化功能失調。
  2. 大便乾燥:熱邪灼傷津液,腸道失潤,傳導失常。
  3. 驚風抽搐:熱極生風,肝風內動,或熱擾神明所致。

整體病機為「實熱內蘊」,病位涉及脾胃、腸道與肝經,屬急症熱證範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濂珠(珍珠)

    • 性寒,入心、肝經,傳統用於清熱鎮驚、安神定搐。
    • 針對「驚風抽搐」,透過平息肝風、鎮靜心神以緩解肢體抽動。
  2.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替代)

    • 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胃經,具清熱涼血、解毒定驚之效。
    • 直接清瀉心肝實火,切中「熱盛」病本,兼防熱入營血。
  3. 人中黃(甘草加工品)

    • 性甘寒,入胃經,能清解臟腑熱毒,尤擅瀉胃腸火熱。
    • 針對「停食」「大便乾燥」,清熱通腑以恢復腸胃傳導。

配伍邏輯:

  • 清熱為主:犀角、人中黃協同瀉火解毒,直折熱勢。
  • 熄風為輔:珍珠平肝定驚,防止熱極生風。
  • 給藥途徑:以燈心草煎湯送服,取其清心利尿之性,導熱下行。

推論延伸:
此方組成簡練,體現「急則治標」原則,針對小兒臟腑嬌嫩、傳變迅速之特點,以寒涼藥物迅速控制熱、風、驚三大證候。然因藥性峻利,中病即止,符合古代兒科「清瀉實熱」的治療主軸。

傳統服藥法


濂珠3分,犀角2分,人中黃1錢。
上為末。
每服3分,燈心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珠黃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瘡嘴破口角炎大便秘結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急性會厭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舌頭痛咽喉痛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珠黃散,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西牛黃5分,冰片5錢,真珠6錢,煨石膏5兩。 主治:口疳,喉痛。

珠黃散, 出處:《瘍科捷徑》卷下。 組成:濂珠3分,犀角2分,人中黃1錢。 主治:胎中積熱所致的小兒臍突。

珠黃散, 出處:《溫證指歸》卷三。 組成:珍珠2分,牛黃2分,川貝6分,辰砂2分。 主治:小兒突然驚搐不醒,少定又驚,或一連數十次者,舌乾、舌赤,舌黑,頭重不立者。

珠黃散, 出處:《家庭治病新書》。 組成:西黃5分,濂珠4分,黃連7分,硼砂7分,朱砂3分,冰片1分,麝香1分,西洋參1錢,兒茶8分,腰黃8分。 主治:天痘出後,尚有餘毒者。

珠黃散,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大黃3兩,牽牛(炒)2兩(共研爲細粉,過羅,每5兩細粉兌),牛黃1錢6分,朱砂3兩,麝香4分,珍珠(粉)5分。 主治:清熱安神,導滯。主治:小兒熱盛,停食停乳,大便乾燥,驚風抽搐。

珠黃散,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西黃5厘,燈心灰5厘,象牙屑(焙)2分,真珠(豆腐煮過)2分,人指甲(男用女,女用男)1分,大梅片3厘,薄荷葉1分,人中白1分,人中黃1分,硼砂1分,青黛(飛淨)3分,壁錢30個(竹葉夾,炙存性)。 主治:爛喉痧及喉痹、喉腫。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