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聽丸

重聽丸

ZHONG T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5%
胃經 14%
腎經 13%
脾經 10%
大腸經 6%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2%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重聽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養腎陰,改善聽力。 石斛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的功效。腎主耳,腎陰不足會導致耳鳴、耳聾等聽力問題。石斛能滋補腎陰,改善腎氣虛弱,從而改善聽力。

二、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石斛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減緩耳部炎症,緩解疼痛,改善聽力。

綜上,石斛在重聽丸中起着滋陰補腎、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聽力,緩解耳鳴、耳聾等症狀。

重聽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補腎益精,改善聽力: 五味子性酸甘溫,入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斂肺止咳的功效。中醫認爲,腎主耳,腎氣不足會導致聽力下降,五味子補腎益精,可改善腎氣虛弱所致的耳聾耳鳴等症狀。

二、固澀精氣,防止耳鳴: 五味子可固澀精氣,防止精氣外泄,從而緩解因精氣虧損導致的耳鳴症狀。同時,五味子還能增強聽覺神經的敏感性,提高聽力。

綜上所述,重聽丸中加入五味子,可以有效地改善腎氣不足所致的聽力下降和耳鳴症狀,起到補腎益精、固澀精氣、提高聽力的作用。

重聽丸方劑中使用牡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上攻、血瘀阻絡導致的耳鳴、耳聾等症狀,牡丹皮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改善耳部循環,緩解耳部炎症。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能改善耳部血流,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減輕耳鳴、耳聾等症狀。

因此,重聽丸方劑中加入牡丹皮,旨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改善耳部循環,達到治療耳鳴、耳聾的目的。

重聽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通經絡,改善聽力: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重聽症多因寒邪客於耳竅,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桂枝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耳部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聽力。
  2. 輔助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桂枝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如白芷、蒼耳子等,共同發揮散風止痛、疏通耳竅的作用。桂枝可起到引藥入耳、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重聽。

重聽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補腎填精: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補腎填精之功效。重聽常與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有關,白朮可補益脾腎,改善氣血循環,從根本上改善聽力。
  2. 助藥力達耳:白朮能增強藥物的滲透力,幫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到達耳部,改善耳部氣血循環,促進聽力恢復。

重聽丸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丹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之效。重聽常因氣血不足、瘀血阻滯耳竅所致,丹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耳部供血,有助於緩解因血瘀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丹參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緩解耳部炎症,如中耳炎等。現代研究表明,丹參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耳部疼痛和腫脹。

因此,重聽丸中加入丹參,旨在通過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改善耳部血液循環,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治療重聽的目的。

重聽丸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改善聽力: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滯的作用。肝主疏泄,與聽覺功能密切相關。肝氣鬱滯,則氣血運行不暢,影響聽力。白芍可改善肝氣鬱滯,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聽力。
  2. 緩解耳鳴,止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可緩解耳鳴、耳痛等症狀。對於因肝鬱氣滯或血虛所致的耳鳴、耳痛,白芍能起到緩解作用,改善聽覺舒適度。

重聽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通耳竅: 檳榔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活血、消積化滯的功效。重聽常因氣血運行不暢,耳竅不通所致,檳榔能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耳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耳鳴、耳聾等症狀的改善。
  2. 燥濕化痰,開竅醒神: 檳榔亦具有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的功效。一些重聽患者可能因痰濕阻滯,導致耳竅閉塞,影響聽力。檳榔能化痰除濕,使耳竅通暢,提高聽力。

重聽丸中加入枳實,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1. 疏肝理氣,通竅開鬱:枳實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積、通竅開鬱之效。重聽症狀常與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有關,枳實能疏肝解鬱,使氣血通暢,有助於改善聽力。
  2. 消食導滯,助藥力達耳:枳實亦具消食導滯之功,能促進藥物在體內有效消化吸收,並有助於藥力順利運行至耳部,增強藥效,達到治療重聽的目的。

重聽丸方劑中加入通草,主要是取其利水滲濕之效,用以通利耳竅

通草性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通竅之功效。其利水滲濕之性,能排除耳內積水,改善因濕邪阻滯而引起的耳鳴、重聽等症狀。此外,通草亦可疏通耳竅,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聽力。

因此,重聽丸方劑中加入通草,能有效解決因濕邪阻滯耳竅不通引起的重聽問題。

重聽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重聽多因腎氣虛寒、寒邪阻滯耳竅所致,細辛可溫腎散寒,通利耳竅,改善聽力。
  2. 助藥力: 細辛氣味辛香,能引藥力直達耳竅,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細辛在重聽丸中能起到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以及助藥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重聽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重聽丸]主治「腰腎虛冷,腳膝疼痛,胸膈中風氣」,此三者皆與肝腎不足、氣血失調及風寒濕邪侵襲相關。

  1. 腰腎虛冷: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故見腰部冷痛。方中桂心、磁毛石(磁石)溫腎助陽,兼納氣歸元。
  2. 腳膝疼痛:肝腎不足則筋骨失養,寒濕凝滯則經絡不通。石斛、芍藥養陰柔筋,細辛、通草散寒通絡,丹參活血止痛。
  3. 胸膈中風氣:風邪襲於上焦,氣機壅滯。檳榔、枳實降氣行滯,五味子斂肺以防辛散太過,白朮健脾以固中州。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補腎溫陽、活血通絡、調氣祛風」為核心,結構可分三層:

  1. 溫補肝腎

    • 磁毛石(磁石):質重沉降,引藥入腎,潛陽納氣,針對虛火上擾之耳鳴(「重聽」可能與腎虛聽力減退相關)。
    • 桂心:溫腎助陽,散寒止痛,與磁石一溫一鎮,調和陰陽。
    • 石斛、五味子:滋腎陰、斂肺氣,防溫燥傷陰,體現「陰中求陽」之法。
  2. 活血通絡

    • 丹參、牡丹皮:活血化瘀,清鬱熱,治久病入絡之疼痛。
    • 芍藥:柔肝緩急,與桂心合用(如桂枝湯意)調和營衛。
  3. 行氣祛風化濕

    • 檳榔、枳實:下氣降逆,開胸膈鬱滯,或針對「中風氣」之胸悶。
    • 細辛、通草:辛溫走竄,通竅祛風,利關節水濕。
    • 白朮:健脾燥濕,固後天以充養先天。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 聽力障礙(重聽):磁石為古代治耳鳴要藥(如「磁朱丸」),配通草、細辛通竅,或改善腎虛風襲之聽力減退。
  • 風濕痹痛:兼顧補肝腎與祛風濕,契合「久痹累腎」病機。
  • 胸悶氣逆:檳榔、枳實調氣,或緩解痰氣交阻之不適。

總結:此方標本兼治,補而不滯,溫而不燥,適用於肝腎虛寒兼氣滯血瘀、風濕阻絡之證,體現中醫「益腎調氣、通絡開竅」的復方思維。

傳統服藥法


石斛5分,五味子6分,牡丹皮8分,桂心4分,白朮6分,丹參6分,磁毛石10分(研),芍藥4分,檳榔仁10分,枳實6分(炙),通草6分,細辛4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腹酒送下,1日2次。
忌生蔥、雀肉、桃、李、生菜、胡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腎陽、通利關節的功效,適合於腰腎虛冷、腳膝疼痛、胸膈中風氣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吞咽障礙耳聾

相同名稱方劑


重聽丸,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廣濟方》。 組成:石斛5分,五味子6分,牡丹皮8分,桂心4分,白朮6分,丹參6分,磁毛石10分(研),芍藥4分,檳榔仁10分,枳實6分(炙),通草6分,細辛4分。 主治:腰腎虛冷,腳膝疼痛,胸膈中風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