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兜肚丸

種子兜肚丸

ZHONG ZI DOU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5%
腎經 15%
胃經 13%
心經 10%
肝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4%
膽經 3%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種子兜肚丸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種子兜肚丸治療的是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痛、泄瀉、冷痛等症,附子可以溫補脾腎之陽,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2. 助陽益氣,固精止瀉: 附子可溫補腎陽,提升人體陽氣,進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固攝精氣,從而有效止瀉。此外,附子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幫助抵抗寒邪入侵。

綜上所述,附子在種子兜肚丸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助陽益氣、固精止瀉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種子兜肚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行氣消食,溫腎暖宮:茴香還具有行氣消食、溫腎暖宮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種子兜肚丸中加入茴香,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消食、溫腎暖宮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痛經等症狀的目的。

種子兜肚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止痛,行氣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嘔止痛的功效。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胃寒引起的腹痛、嘔吐等症狀。
  2. 殺蟲止癢,消腫生肌:丁香具有殺蟲止癢,消腫生肌的功效。可治療因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瀉,以及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

丁香在種子兜肚丸中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殺蟲止癢、消腫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脾胃虛寒、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種子兜肚丸是一種具有調理作用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五味子,這是其重要成分之一。五味子,學名Schisandra chinensis,具有多重藥用價值,被廣泛應用於中醫療法中。首先,五味子具有滋補肝腎、益氣安神的功效,能夠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改善疲勞狀況,適合用於虛弱體質者。其次,五味子的五種味道,酸、甘、苦、辛、鹹,能夠協調身體的各種功能,促進陰陽平衡,有助於調理腸胃,改善消化不良的問題。再者,它的抗氧化特性有助於延緩衰老,提升整體健康狀況。此外,五味子亦被認為對於心理健康有益,能夠緩解焦慮和壓力。因此,將五味子納入種子兜肚丸的方劑中,不僅增強了其調理功能,還使其在調理全身健康方面更具全面性,對於使用者而言,無疑是益處多多。

種子兜肚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解毒:升麻性味辛涼,歸肺、胃經,具有升散、解毒的功效。種子兜肚丸主治小兒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升麻可升散藥氣,使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同時可解毒消腫,減輕胃腸道的炎症反應。
  2. 疏風散寒:升麻兼具疏風散寒之功,對於因風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亦有輔助治療作用。種子兜肚丸中可能還含有其他疏風散寒的藥物,與升麻協同作用,更好地緩解症狀。

總而言之,升麻在種子兜肚丸中發揮升散解毒、疏風散寒的功效,幫助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

種子兜肚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種子兜肚丸主治小兒腹痛,木香可疏肝理氣,緩解腸道痙攣,進而止痛。

2. 消食化積:木香還能健脾消食,有助於消化積滯,改善小兒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種子兜肚丸中加入木香,能提升藥效,更有效地治療小兒腹痛。

種子兜肚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種子兜肚丸屬於溫燥之劑,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藥性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力更加溫和,更易於服用。
  2. 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此外,甘草還具備潤喉止咳、解毒消腫等功效,可謂是中藥配方中常用的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良藥。

種子兜肚丸中包含甘遂,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逐水: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種子兜肚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積食、腹脹便祕,而甘遂可藉由強力瀉下作用,幫助排出積滯,緩解便祕,同時也利水消腫,改善腹脹。
  2. 引藥入脾:甘遂入脾經,可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直達脾胃,加強藥效。種子兜肚丸中,甘遂與其他消食導滯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消食積滯,改善腹脹、便祕等症狀。

種子兜肚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痛,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種子兜肚丸所針對的脘腹冷痛、氣滯血瘀等症狀,沉香能起到溫暖脾胃,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降逆止嘔:沉香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對於種子兜肚丸所治療的嘔吐不止,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種子兜肚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外用於兜肚,透過藥氣緩緩透入丹田(下腹部),主治範圍涵蓋男女生殖系統虛寒諸證:

  1. 女性適用
    • 赤白帶下:寒濕下注所致,分泌物色白清稀或夾雜赤色。
    • 腰腿痠痛:腎陽不足,寒凝經絡。
    • 子宮寒:胞宮虛寒導致不孕、月經不調。
    • 調經種子:溫煦胞宮,助孕。
  2. 男性適用
    • 遺精、白濁:腎陽虛衰,精關不固。
    • 偏墜、疝氣:寒凝肝脈,氣滯下焦。
    • 肚腹畏寒:中下焦陽虛,腹冷痛。

整體以「溫腎散寒、調氣升陽」為核心,針對下元虛寒、氣機不升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溫腎散寒為主

  • 附子(酒製減毒):大補命門火,驅逐沉寒。
  • 大茴香、小茴香:暖肝腎,散寒止痛,針對疝氣、腹冷。
  • 丁香、沉香:溫降下焦逆氣,助陽納氣。
    此組藥物共奏「溫補下元」之效,直接改善臟腑寒象。

(2)理氣升陽為輔

  • 升麻:升舉陽氣,緩解寒濕下陷之帶下、脫垂。
  • 木香、甘草:調和中焦氣滯,助藥性布散。
    此配伍使「寒邪得散,陽氣得升」,恢復氣機升降。

(3)佐以固澀逐邪

  • 五味子:斂腎氣,防溫散太過。
  • 甘遂(外用):逐水濕,消陰寒積聚(古人外用取其氣,非內服攻下)。
  • 艾葉(載體):溫通經絡,引藥透入。
    此設計兼顧「散寒不耗正,祛邪兼固本」。

治療原理綜述

全方經由「外用透吸法」,將溫熱藥性透過丹田穴位(關元、氣海)滲入,直接溫煦下焦,促進氣血循環。其邏輯為:

  1. 補火助陽(附子、茴香)→ 改善根本虛寒。
  2. 行氣散結(木香、沉香)→ 化解寒凝氣滯。
  3. 升提固澀(升麻、五味子)→ 調節氣機失衡。

特色:結合穴位敷貼與藥氣熏蒸,避免內服辛熱藥傷陰之弊,專攻局部虛寒。加麝香更助穿透力,增強效用。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個(重2兩,切片,燒酒煎過,曬乾),大茴(炒)1兩,小茴(炒)1兩,丁香1兩,五味子1兩,升麻4錢,木香4錢,甘草4錢,甘遂4錢,沈香1錢。
調經種子。
上為末,用新蘄艾4兩,搓融曬乾,將前藥放在艾中間,用線密縫兜肚,置丹田上,外用手帕包固,晝夜縛定,不可換動,1-2月後則去之。或加麝香2-3分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種子兜肚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溫經散寒、補腎固精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口乾、便秘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遺精腹股溝疝氣陰道炎前列腺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子宮頸炎怕冷多痰睪丸疼痛腫脹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種子兜肚丸, 出處:《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組成:附子1個(重2兩,切片,燒酒煎過,曬乾),大茴(炒)1兩,小茴(炒)1兩,丁香1兩,五味子1兩,升麻4錢,木香4錢,甘草4錢,甘遂4錢,沉香1錢。 主治:調經種子。主治:赤白帶下,腰腿痠痛,子宮寒;男子肚腹畏寒、遺精、白濁、偏墜、疝氣,一切下部虛寒。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