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腫香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腫香湯多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腫痛,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腫痛。
二、補血養血:當歸還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能夠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虛弱無力、面色蒼白等症狀。腫香湯中加入當歸,可以滋養血脈,使氣血充盈,從而提升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病患的恢復。
腫香湯方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 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所引起的腫痛,並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消腫。
- 調和營衛:腫香湯多用於治療血瘀腫痛,白芍可 滋陰補血,並能 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順暢,從而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因此,白芍在腫香湯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緩解疼痛及調和氣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腫痛症狀。
腫香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腫香湯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傷脾胃之氣,使藥物更加平和順暢。
- 增強藥效: 甘草具備解毒、止痛、抗炎、增強免疫等功效,能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力,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腫香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腫痛,川牛膝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引藥入腎,驅邪外出: 腫香湯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水腫等症,而川牛膝具有引藥入腎的作用,能將其他藥材的藥效引導至腎經,並助其驅除病邪,達到治療目的。
腫香湯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之效。對於腫痛症狀,川芎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消散腫脹。
二、疏散風寒:川芎亦具散風寒之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腫痛,川芎能疏散風寒,解除表邪,進一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腫痛。
因此,腫香湯方劑中加入川芎,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疏散風寒,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腫痛。
腫香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腫香湯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黃耆可以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抗病能力,防止邪氣入侵,有利於瘡瘍的癒合。
- 促進組織修復: 黃耆具有促進細胞生長、修復組織的作用。腫香湯中加入黃耆,可以促進瘡瘍潰瘍的癒合,加速組織再生,減少疤痕形成。
腫香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木通。木通,學名為“木通(Akebia)”,在中醫藥中主要用於利尿通淋、疏通經絡、消腫止痛。
首先,木通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促進尿液排出,幫助腎臟清除體內的毒素與廢物,這對於腫脹及水腫的患者尤為重要。其次,木通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由於熱毒引起的腫脹、疼痛有良好的療效。此外,木通還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在腫香湯的配方中,木通能夠和其他中藥成分相輔相成,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患者在接受治療時,能更有效地減輕症狀。因此,木通的納入在腫香湯中,不僅有助於解決水腫問題,還能協調整體的療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腫香湯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腫瘤、瘡瘍、跌打損傷等引起的腫痛,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乳香亦具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乳香能起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腫香湯中加入乳香,能有效發揮其消腫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各種腫痛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腫香湯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活血化瘀: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腫痛。
2. 促進傷口癒合:沒藥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及潰瘍有良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沒藥在腫香湯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及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腫香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等作用。對於腫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金銀花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此外,金銀花還有利於驅散體內熱毒,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緩解腫痛,達到治療目的。因此,金銀花成為腫香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腫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腫香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腫香湯主攻「下焦癰疽、毒骨疽,及一切無名腫毒」,其特徵為「淡紅不赤,堅硬不起,屬陰證者」。此類陰證瘡瘍多因氣血虛弱、寒凝經絡,或毒邪深伏所致,常見局部腫硬隱痛、色暗不紅、難潰難消。方劑針對氣血壅滯兼寒凝之病機,以溫通活血、托毒消腫為治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配伍
- 活血行血: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血祛瘀)、牛膝(引藥下行兼活血)共同疏通下焦血脈,破除瘀滯。
- 補氣托毒:黃耆(益氣固表)搭配當歸,形成「當歸補血湯」之義,助正氣托毒外透,促使陰證轉陽。
- 清熱解毒:金銀花(清熱解毒)用量較大,雖為陰證,但預防腐毒化熱,配伍少量木通(利濕通淋)導邪下行。
- 止痛生肌: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斂瘡生肌)炙用減其燥性,專攻瘀血疼痛及瘡瘍久不潰散。
2. 方劑特性
- 動靜結合:芍藥(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制約活血藥之峻性;黃耆與當歸相配,補而不滯。
- 標本兼治:既以乳沒、川芎等治標(消腫止痛),又以黃耆、當歸固本(補氣血),尤其適合正虛邪戀之陰疽。
3. 治療原理
此方透過「溫通+補托」雙向調控:
- 氣血充盈則經絡通暢,改善局部氣血滯澀所致的堅硬不潰;
- 清解與托毒並行,金銀花防微杜漸,避免陰證鬱久化熱;
- 引經下達,牛膝引諸藥至下焦,直達病所。
總結:腫香湯以補氣活血為基礎,結合解毒通絡,專為氣血虛弱、寒瘀交結之陰疽而設,體現中醫「欲消其腫,必活其血;欲托其毒,必益其氣」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芍藥3錢,甘草3錢,牛膝3錢,川芎3錢,黃耆3錢,木通5分,乳香(炙)1錢,沒藥(炙)1錢,金銀花6錢。
水2大碗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腫香湯有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腫香湯,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當歸1兩,芍藥3錢,甘草3錢,牛膝3錢,川芎3錢,黃耆3錢,木通5分,乳香(炙)1錢,沒藥(炙)1錢,金銀花6錢。 主治:下焦癰疽、毒骨疽,及一切無名腫毒,淡紅不赤,堅硬不起,屬陰證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